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生命文學獎章> 第3屆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得主
第3屆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得主
愛,使生命發光─宋芳綺
【迷戀書寫的人生】
 


圖片:愛,使生命發光

  六O年代的農村社會,不論是為傳宗接代接續香火,或是為農忙時節增添人手,男孩子的誕生是每個家庭所期盼的。女娃兒的到來顯然不會為這個家庭帶來太大的喜悅,尤其是上面已經有兩位姊姊的我,多少令一心盼望生下壯丁的父母親略感失望。 
  幸運的是,慈愛的祖母沒有太嚴重的「重男輕女」的觀念,因此,身為家中么女的我,仍一家人特別的寵愛的小寶貝。 

看野台戲的童年 
  童年時期家境貧寒,家裡買不起電視。但當時的野台戲仍十分盛行,迎神賽會時總有人請來野台戲,為一向寧靜的村落帶來幾天的熱鬧氣氛。 
  祖母喜歡看歌仔戲,爸爸喜歡看布袋戲,戲將開羅時,總會搬一張小凳子在戲台下佔個好位子。而我這個小跟班是有戲就看,管他是歌仔戲還是布袋戲,只要看著戲台上的華麗戲服招展,鼓樂聲嘈雜震耳,心裡便有一種歡欣節慶的感覺。 
  跟著看戲的孩子,聽著看戲的大人講述戲中的故事情節,《薛丁山與樊梨花》、《王莽竄漢》、《孟麗君》等傳統戲劇雖說已耳熟能詳,卻仍是百看不厭,百聽不煩,因為,總能在看、聽中加入自己的想像,使故事的情節更加豐富、動人。 
  有時,戲看得入迷,恨不得自己變成劇中人物。回到家裡,披上床單,就抽抽噎噎地扮起孟姜女,不但哭倒萬里長城,還竄改劇本,非得把萬杞良哭活不可。 
 
 
圖片:愛,使生命發光-宋芳綺沉迷於虛擬的世界 

  當現實生活是如此單純、素樸,便期望虛擬出浪漫、不凡的生活情節。 
  青春期著迷於瓊瑤的愛情小說,嚴格的家教讓我們不敢隨意談情說愛,於是,透過閱讀享受愛情。漸漸,對那一類的閱讀有了饜足感,開始走入赫塞《生命之歌》、《徬徨少年時》的閱讀世界。 
  在西洋短篇小說中,讀出一點文學創作的興味,開始試著透過紙筆書寫自己稚嫩的心靈。記得當年,曾洋洋灑灑寫了一篇一萬五千字的短篇小說《歸途》,投到 中時副刊參加時報文學獎,現在再看那生澀的文字、貧乏的內容、毫無章法的故事情節,而竟妄想參加時報文學獎,真不禁臉紅。卻也佩服十四歲的自己那「初生之 犢不畏虎」的勇氣。 

走進文學的世界 
  喜歡閱讀與書寫,在大學聯考的科系選擇上,就只有中文系一途了。 
  記得,在填寫志願的單上,只填寫十九個志願,所有學校的中文系。如願地進入了成大中文系夜間部,開始在漫游在文學的大海中。 
  據說,許多文學成就很高的知名作家,在早年文字基礎的奠定上,都是有系統的閱讀,以培養自己豐厚的文學素養。而自己的個性一向是率性自在,做事亂無章法,連閱讀也一樣,信手執起,東一本西一本的讀,完全沒有系統。所以,始終不成大器。 
  選擇中文系,自然對中國古典文學另有一份深情,因此,參加了中文系的古典詩社,學起古人吟詩作對,附庸風雅。當年,指導古詩社的是現任職於成大中文的 吳榮富教授,在吳教授用心、耐心的教導下, 曾連續四年榮獲鳳凰樹文學獎古典詩、詞正獎、貳獎、佳作等,及新詩貳獎。 
  除了詩詞創作,寫小說一直是自己的愛好,曾參加第三屆佛光文學獎,榮獲小說組第二名。 
 

 圖片:愛,使生命發光-宋芳綺書寫真實的人生 

  畢業後,進入報社工作,因為採訪,探觸到各式各樣不同的人生。 
  過去創作小說,總絞盡腦汁杜撰劇中人物與故事情節。在採訪的過程中,卻常常感受到眼前這位受訪者,不正像是小說中的人物嗎?他們的生命故事高潮迭起,往往比連續劇還精采動人。 
  相信,每個文字工作者都有他的文字重心與創作使命感,而我,常常被一些平凡人的「不平凡」生命歷程,感動得熱淚盈眶。如果,那樣一篇真實的生命故事能鼓勵人心趨向真、善、美,這樣的文字工作不是很有意義嗎? 

為何要捨真實而沉溺於虛擬? 
  對自我書寫方向有了另一層的深思與反省,我開始走向「人物傳記」的撰寫之路。 
  或許,這樣的採訪必須南北奔波,舟車勞頓﹔或許,這樣的書寫會佔掉我從事「純文學」的創作時間。但是,每完成一篇這樣的人物採訪,我的心靈就感覺特別地豐盈與踏實,彷彿自己為這個世間點亮一盞燈,儘管微弱,但他們的生命著實在發光。 
  這世間,有太多的缺憾、不完美﹔有太多的爭奪、不厚道。如果,我們有多一點「溫柔敦厚」的生命態度﹔有多一點「寬厚包容」的生命典範,來平衡這個充滿激情、煽情的社會情緒,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平靜、祥和、美好。 
  如果我能,我願以自己的文字,在這方面多一點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