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15第1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肯亞貧童救星─詹姆士、錢韻中伉儷
肯亞貧童救星─詹姆士(James Kariuki)、錢韻中(Melody Yun-Chung Chien)伉儷
【追隨鄭和‧愛穿非洲】

貧民區的孩子他們一天吃一餐,我一直在強調這個,如果因為那天父母有找到臨時工作出去,他們就把孩子置放街頭,他們沒有能力上學,成為一群乞討的街童,總是挨餓,苦等到晚上父母收工回家,才勉強有頓晚餐糊口;如果沒晚餐,他們不得不挨餓到第二天。
 
所以,我即刻採取行動——用愛教出貧民窟的奇蹟,用教育改變現狀,永續陪伴他們活出希望。
——錢韻中、詹姆士

愛穿非洲‧百年樹人
  24年前,31歲的年輕女宣教士錢韻中不顧家人反對,在基督教信仰的支持下,從南台灣屏東獨自一人遠赴東非奉獻宣教,不但在烏干達認識她夫婿——來自肯亞的牧師詹姆士(James Kariuki)。更在肯亞宣教時,建立恩慈兒童學校(Compassion and Merc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COMIDO),為奈洛比貧民窟裡三餐不濟、無所事事的孩子們辦學,讓教育為這群孩子與家長帶來希望。從最初的36位幼稚園小朋友,到現在橫跨到國中部、高中的5百多位學童;從悶熱不堪的鐵皮屋教室,到現在已有圖書館、水塔與廁所等基礎設施的學校,都是詹姆士、錢韻中夫妻兩人花費積蓄,再透過募款,一點一滴匯聚各方善心,化小錢成大愛,讓恩慈學校成為貧民窟孩子能夠上學讀書,每天飽餐一頓,甚至是改變自己未來人生的堡壘。
 
用教育的愛跨越種族藩籬
  由是,詹姆士、錢韻中夫妻以信仰、教育,以及對所有兒童的愛,致力於興學辦校,四處籌募資金與物資,正以教育幫助貧民窟的兒童脫貧為核心目的。更以化種族藩籬為手足之愛,為非洲種族問題開創和平解決契機,追隨鄭和、愛穿非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愛火不熄、直到地極,不愧為「貧童救星」,從全球2341位熱愛生命獎章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5年第1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讓愛穿越海洋‧追隨鄭和的足跡
  肯亞,距離台灣十分遙遠的非洲國度,也是傳說中鄭和下西洋的終點站。當大部分台灣人對她的印象還是在原野、野生動物,除了觀光資源豐富外,整體開發還是很落後的地區。來自台灣屏東的女宣教士錢韻中,早已在這個遙遠又陌生的國家,默默耕耘幫助當地的孩子及家庭已經23年了。
  錢韻中因為基督教信仰,讓她捨棄淡江大學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系第一名畢業頭銜、以及三所高中圖書館的禮聘,也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隻身漂洋過海——到遙遠的非洲傳烏干達宣教,並結識來自肯亞的丈夫詹姆士牧師。婚後,兩人回到肯亞首都奈洛比的教會服務,在單純的貧民窟宣教機緣中,詹姆士、錢韻中賢伉儷看到了貧民窟孩子們的需求,這些沒有辦法上學的孩子,白天在村落中遊蕩,無所事事且三餐不濟,一直到傍晚他們父母親工作回來時,才一起回家。而且這些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貧民窟居民,都以一天折合台幣不到一百元的臨時工資維生,同時還要養活一家五、六口人。絕大多數來自貧民區的孩子們,其父母根本無法負擔學費,以致多數十多歲的孩童仍不識字,連自己的名字都無法書寫。
 
人人教育‧個個希望
  錢韻中、詹姆士伉儷認為這些孩子在挨餓、無助的環境中成長,既無法接受教育,將來也沒有知識基礎——來培養一技之長,脫離貧民窟,根本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所以他們決心要改善這種惡性循環,及時興學辦校、從教育著手,是他們認為改善這些孩子生活最好的方式。一九九八年,詹姆士、錢韻中夫妻倆拿出自己的生活費,與20多位家長一起胼手胝足,為30多位孩子蓋第一間鐵皮屋教室,成立了恩慈兒童學校。從幼稚園辦起,每年增加一個年級,如今已有5百多名學童在十多間鐵皮隔間的教室中學習,直到接受完八年級國民基本教育,也有30多人考上很好的高中,準備更上層樓就讀大學。
  恩慈學校提供貧民窟的孩子免費吃飯和讀書,只希望這些小小年紀的孩子不要流落街頭,更能培養改變自己未來的能力。但多數家長處於失業或工作不穩定的狀態,因此校方必須負擔絕大部分的學費。為了讓家長也能夠盡量有參與感,願意看重教育,為孩子去努力工作,因此學校讓家長每月需象徵性地付400先令(相當於美金3元),讓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走過艱困草創‧匯聚各方愛心
  錢韻中回憶起當初鐵皮屋搭的臨時教室、環境不佳,尤其肯亞的氣候只有雨季乾季二分,熱時鐵皮屋裡熱到不行,雨天雨滴打在屋頂上吵得沒辦法上課,學生根本聽不到老師的講課內容。而且學校經費有限,只能讓每三個孩子用一本教科書,不像其他學校的孩子,可以每人一本教科書。雖然恩慈學校的教學環境與資源十分簡陋,但幾年前,學校開辦晚自習,讓孩子白天上完課後,回家梳洗和用餐,想讀書的孩子可以回到學校自習唸書(自晚上6點至8點)。然而,煤油燈卻是學校裡唯一的照明設備,在昏黃的燈光下,孩子仍努力學習,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教育機會,讓錢韻中、詹姆士伉儷倆十分感動。
  為了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詹姆士、錢韻中伉儷海內外四處奔走,透過教會的力量與民間的善心,籌募資金與物資。有的團體捐助糧食,幫助學童有營養午餐;有的團體則捐獻書籍、協助興建圖書館,讓學童有更豐富的知識可獲得。而四方善款涓涓進入,讓他們可以逐步改善教育環境,興建水塔等基礎設施。詹姆士、錢韻中伉儷每年至少接洽一次的跨國醫療義診團,幫助這些看不起醫師的孩子,可以稍解健康問題。雖然四方善心與物資不時湧入,讓他們十分感恩,但錢韻中、詹姆士伉儷倆認為如果要解決當地孩子——教育資源缺乏和營養不足的問題,恐怕還需要各界更長期與更多的關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見證教育的力量
  恩慈兒童學校,光是前四屆畢業生的優異表現,就可以見證「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可以見證貧民窟的孩子一樣無限可能,第一屆畢業生中有6位考上省立高中、第二屆增加至10位,第三屆有10位、第四屆仍有8位。這些畢業的孩子,上了高中還是很努力,其中有位孩子,他在高中表現極優異,拿到獎學金,可以選擇在肯亞當地就讀大學,也可以去德國就讀大學。除了這孩子一家人非常興奮外,也讓貧民窟中的家長,看見讓孩子受教育,進而讀出希望改變家庭現況,激勵大家確信沒有無法翻越的高牆,更願意讓孩子來到學校接受教育。
  由於每四年一次的肯亞總統選舉,都會造成各族裔之間的衝突及緊張,加上東非政局多變、天災頻傳,他們發現學童的家庭背景,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複雜、族裔更加多元,如來自東非索馬利亞難民的孩子人數,正逐年增加中,特別是原本信奉回教的家庭,女孩是無法上學,但在恩慈兒童學校,她們卻有了上學得機會。
 
懂得感恩
  雖然恩慈兒童學校裡的孩子,來自不同的種族,但孩子自小在學校,與來自不同種族的孩子成為同學,每天來學校,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玩、一起寫作業,長時間自然的相處中,孩子間相處沒有所謂的「族裔衝突」;社區中也因為恩慈兒童學校的存在,使孩子的父母親之間,有了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期待。因著孩子行為、言語的改正,讓社區中哭罵聲少了,笑聲多了,而孩子的媽媽們!有的甚至成為學校重要的志工,如幫忙煮飯等。
  恩慈兒童學校辦學的理念,不只是讓孩子可以有知識上的吸收,更重視孩子的品格教育。還鼓勵家長自己出些微薄的教育費,讓孩子學會感恩——感恩是自己的爸媽辛苦地工作,讓他們可以有受教育的機會。
  錢韻中牧師說,若真是出不起的,只要家長同意孩子來上學,學校也依然願意免費收學生。
 
用愛教出貧民窟的奇蹟
  23年的肯亞歲月,錢韻中、詹姆士伉儷在每一次的艱難背後,總看見另一盞奇蹟亮起,也從這些奇蹟當中獲得堅持下的勇氣。錢韻中坦言,她不曾想像過自己會與非洲結緣如此地深,也從肯亞清貧與習慣迥異的生活中不斷學習、不斷地成長。
  錢韻中說,有一回學校帶小朋友出去戶外教學,發給每個小朋友一人一杯牛奶,這讓這些小朋友興奮不已,因為這是他們生平第一次自己喝完一杯牛奶,對多數台灣孩子擁有的,肯亞孩子都沒有,所以肯亞貧民窟的孩子,對每一次的經驗與機會,都顯得特別珍惜。辦學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每每看到貧民窟的環境,錢韻中、詹姆士伉儷真心希望可以給孩子更多,讓他們過得比現在更好。
  雖然錢韻中、詹姆士伉儷已用微薄的收入,維持學校5百多名學童的教育,但他們依然認為所能付出的,相對之下真是有限。

誠邀全球各界義助「教育的釣桿」
  關於恩慈學校的未來計畫,錢韻中說,看到這些孩子珍惜讀書的機會,認真求學,她希望學校能夠更健全發展、自立自強,雖然要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許多時間與更多人的支持,但她絕不放棄。目前在奈洛比有一間天主教學校,同時也是當地最好的學校,她期盼恩慈學校未能也能像這間學校一樣,讓窮人、富人的孩子都能進來一起讀書,也讓這些孩子有機會繼續升學。
  他們也看到和平的種子、教育的奇蹟,已在恩慈兒童學校中開始萌芽發展,並在這個貧民窟中散播。大家相信肯亞和平的日子,在如此「愛的教育」的奇蹟下是指日可待的。
  即使全球經濟景氣還未回穩,面對每年就學兒童倍數的成長,但他們依然堅持培育和平、希望種子、終結貧窮的步伐,是不可怠慢的。他們希望大家一起在荒年撒下希望的種子,小小的零錢對這些孩子都是珍貴。
  幫助他們可以有更好的教育環境——錢韻中、詹姆士伉儷誠邀全球各界伸出援手,大家一起來認養肯亞貧民窟的孩子,大家一起惠賜更多教育機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相信在大家用愛、義助教育下——肯亞族裔衝突很快消失,肯亞貧民窟教育希望的奇蹟很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