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25第2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化石達人—王坤愉(Wang,Kun-Yu)
化石達人—王坤愉(Wang,Kun-Yu)
【終身奉獻化石發掘‧見證千萬年生命】
捐出1200件千萬年化石
    王坤愉於1984年畢業於台北師專(現今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就回南投縣中寮故鄉,全心全力投入偏鄉小學教育,常常帶著學生深入山瀾田野自然教學,重新燃起於1979年偶然發現一顆五億四千多萬年的翁戎螺化石的熱情,從此教學之餘終身投入台灣尋寶—化石採集工作。
    王坤愉教學之餘足跡踏遍南投縣中寮地區3百多條大大小小溪河、山澗、暗溝,終身為台灣尋寶,展開一段跨時空的對話,還原了3千多件化石的生命史詩,牠們曾經生活在海底的生物,經過造山運動,成了山上的化石。
    王坤愉畢生心血,長期尋寶發掘包括五億四千多萬年的20顆翁戎螺化石—係寒武紀的生物化石,全部近1200件的化石寶貝,基於濃濃的故鄉情,真心誠意全捐南投縣中寮鄉公所成立「中寮化石館」,但歷屆鄉長都認為茲事體大,不敢承接。
    王坤愉為見證故鄉—南投縣中寮鄉為雅石聖地、化石的天堂,並把千萬年的愛傳遍世界每個角落,毅然決然整理出1200件千萬年海底生物化石,捐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讓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擁有更多台灣特色館藏,永續以多樣性的教育活動,把化石有關自然科學知識撒播出去。
    由是,王坤愉不但終身奉獻偏鄉小學教育,而且利用教學之餘分秒必爭,發掘近3千件台灣千萬年化石,是全台發現鸚鵡螺化石岩層的第一人,書寫地球生命史書、見證千萬年生命,搏命尋寶記—贏得「地下三吋」封號,更大公無私將1200件千萬年化石全部捐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廣自然科學的知識,把台灣千萬年化石的愛,撒播世界每個角落,還立志帶動200多萬憂鬱症者活出希望,不愧為「化石達人」,從全球各界推薦3683位熱愛生命獎章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25年第2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尋找全球233個國家的生命鬥士
    人人打開生命枷鎖,人人生命無限寬廣。
    28年來,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承蒙國內外各界的支持與鼓勵,永續推動「全球熱愛生命運動」,以提倡:和自己好―熱愛自己的生命、和別人好―尊重別人的生命、和地球好―維護地球的生命。
    迄今他們共表揚橫跨七大洲、來自81個國家、481位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還有仁俠詩人鄭愁予、中國大陸廚師詩人宋成寶等16位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得主,以及反毒英雄高肇良、浪子雞董吳世璿等41位希望獎章得主,並關懷守護菲律賓貧民窟骨癌天使瑪麗.多尼塔(Mary Donita Uy)等全球最弱勢的35萬多癌童—用愛抗癌.活出希望。
    承蒙 CNN、BBC、NHK、Yahoo、Youtube、Facebook、Baidu等新舊傳媒等認同與迴響,都以「生命諾貝爾獎」擴大報導分享。
    非常感恩:榮獲2001年第3屆國家公益獎章、2010年香港愛心獎章、2018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章、2019年哥倫比亞國會第61項決議:頒發哥國國會最高褒揚勳章、2021年聯合國NGO組織頒發世界和諧傑出貢獻獎章、2022年中國大陸頒發中華慈孝文化獎章等肯定,藉此與全球各界分享、共勉、打拼。
    本會隨時歡迎全球各界推薦努力、愛心、勇敢、成就等生命勇士。(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推薦專線:886-2-29178770、傳真:886-2-29178768、地址:231新北市新店區明德路52號3樓、網址:http://www.ta.org.tw、e-mail:ta88ms17@gmail.com)。
發掘地球生命史書
    世無枉生之才,地不長無用之物,萬物生長必有其出口與存在的價值。不論生命來自何方,又將去何處,每種曾經在地球上繁衍的生命都是一個個不朽的傳奇,而它們留下的化石,是生命演化的墓誌銘,也是地球史書中的文字。
    生命演化的歷史寫在岩層之中,更確切地說是寫在一件件的化石中。化石是保存在岩層中遠古生命的遺體或遺跡。據古生物學家估計地球歷史上出現過的99%以上的物種都已經滅絕了,只留下化石作為它們寫在地球史書中的檔案。
    王坤愉於1979年9月,從南投縣中寮偏鄉北上就讀省立台北師專,每個星期搭國光號回到中寮老家,某個秋晨跟著爸爸至果園工作,無意間撿到一顆貝殼化石,當時不以為意丟在床下。
    直到1994年5月帶領爽文國小全校師生參觀高雄甲仙化石館,被館中正中央強化玻璃框中的一顆化石深深吸引,一顆直徑只有8公分的貝殼化石,居然標示鎮館之寶-「龍宮翁戎螺化石」,與他1979年在果園撿到的那棵化石一模一樣,而且產地寫著:「南投縣中寮鄉」,當下化石的影像深鑄他的內心,原來中寮化石如此珍貴!
    為何自己故鄉的貝殼化石—成為甲仙化石館的「鎮館之寶」?為何他們中寮鄉民都對稀世化石一無所知?回程在遊覽車上自己默默許下承諾:「他一定要把他們中寮的瑰寶挖掘出來,在自己的家鄉成立一座「中寮化石館」。
    1994年之前,他全台灣跑透透,只為尋找心目中的雅石,何謂「雅石」?石頭是大地上最具有年代的古物,亦是構成地球的基本原素,石者,見天地之精氣,化日月之光輝,以流水為雕刀,以風雨為彩筆,塑造出一件千百萬年的自然古董,然而,具有自然美感讓人產生喜悅的共鳴,甚至愛不釋手的石頭稱謂「雅石」。
    中國古代文人雅士愛石成痴者其數甚多?最令人稱頌的要屬宋朝宋徽宗與太守米芾。宋徽宗曾經下令蒐集全國的雅石集中於某城鎮。米芾的繪畫與書法獨樹一格,與蘇東坡並列宋四大書法家,米芾擔任安徽太守期間,聽聞河裡有一奇石,奔赴河邊,見到這顆奇石,馬上設席整冠下拜,說:「吾預見石兄二十年矣!」世稱:「米顛拜石」。
    另外唐朝有位宰相,牛僧儒曰:「待之如賓客,視之如聖哲;重之如寶玉,愛之如子孫」;李德裕曰:「凡將藏石與他人者,非吾子孫!」。
    他雖然沒有米顛之痴迷,但卻凌晨三點半手握手電筒在溪床覓石。
    他雖沒有牛僧儒視為子孫,但卻凌晨三點撫摸愛石、神魂顛倒。   
    1998年中台禪寺在南投縣體育場舉辦「千僧祈福法會」,一千位出家比丘頌經祈福法會,邀請他展示蒐藏的雅石精品一百件,三天吸引十二萬人次來參觀,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與靈巖山寺「妙蓮老和尚」駐足觀賞整整一小時,雅石的魅力可見一斑。
    他於1994年5月參觀高雄甲仙化石館「鎮館之寶」經歷震撼教育,於是分秒必爭全心全力投入化石的採集與研究,從此開啟了他終生的志業-嘗試在生命史的化石記錄裡,尋找台灣一千萬年前的原住民生物。
    「化石記錄」是過去演化「實驗」的實驗室,試驗結果就定格在「岩石」中。台灣化石有三寶:龍宮翁戎螺化石、鸚鵡螺化石、拉文氏海膽化石。
    其中以龍宮翁戎螺化石最珍貴稀有,具有「百萬富翁螺」雅號,台灣同時擁有這三種化石,只有南投縣中寮鄉俱全,而且全省90%的鸚鵡螺化石都產自中寮鄉,見證一千五百萬年前中寮鄉的古海流地域環境稀奇與重要地位。
見證5億多萬年生命
    翁戎螺最早出現於距今五億七千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是地球最古老的海螺,也是現代所有海螺的祖先。產量稀少且十分珍貴,是世界最有名的「活化石」。
    1970年台灣漁民在釣魚台附近撈起一顆龍宮翁戎螺,馬上被日本「鳥羽水族館」以當時新台幣四十萬元買走,創下貝殼世界售價最高世界紀錄,故有「百萬翁戎螺」之稱。
    由於龍宮翁戎螺具有大型且珍貴華麗的外殼,以及學術研究價值,因此受到世界學術界高度的重視,也是世界自然博物館夢寐以求的收藏品。
    鸚鵡螺最早出現於四億五千萬年的古生代奧陶紀,鸚鵡螺素有「活化石」之稱,在研究動物進化上有很高價值,目前世界上僅殘存四種,被「華盛頓公約」列為「一級保育動物」。其體內有一條體管連接36氣室,36個氣室皆呈黃金分割比率,具備嚴格的藝術感與和諧感,蘊藏豐富的美學與科學價值。
    1954年世界第一艘核子潛艇,就是以鸚鵡螺36個氣室的浮潛原理發明的,所以這艘核子潛艇就以「鸚鵡螺號潛艇」命名。
搏命尋寶記—贏得「地下三吋」封號
    龍宮翁戎螺與鸚鵡螺非常珍貴稀奇,翁戎螺化石與鸚鵡螺化石更加具備學術研究與科學探索的價值。
    他四十年來足跡踏遍中寮鄉365條大大小小的山谷與溪溝,與台灣彌猴為伍、野豬作伴,還有台灣長鬃山羊、大蟒蛇……等野生動物。
    為了尋找傳說中的龍宮翁戎螺化石與鸚鵡螺化石,經常一個人出沒人煙罕至的高山深谷,曾經被虎頭蜂叮咬一個腫包,迅速躲進車內,開車時感覺怎麼前面霧茫茫,原來倉促之間已把眼鏡揮出去,只好穿上雨衣,全身包得密不透風,走到蜂窩附近撿回眼鏡,從此之後車內備有另一付眼鏡。
    又有一次,遇見身長約300公分,身圍直徑約25公分的大蟒蛇,嚇得魂不附體,即時口中唸唸:「阿彌陀佛」與其對話,慶幸大蟒蛇慢慢爬走!
    2003年2月1日在中寮海拔888公尺的深山野谷,終於發現鸚鵡螺與翁戎螺化石的岩層,面積廣達二十甲,是全台灣發現鸚鵡螺化石岩層的第一人,岩層佈滿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遺體,岩層是中新世「石門村層」年代,大約距今1000萬~2500萬年之間,岩層古老所以非常堅硬,採集一顆鸚鵡螺化石就要花一個半小時,完成後右手幾乎快要舉不起來,回家馬上至中醫診所治療加貼葯膏,連續敲擊將近二十一天(寒假)。
    他每次發現確定是鸚鵡螺化石或翁戎螺化石,當下心情非常亢奮,敲擊過程分分秒秒處於高潮狀態,再酸再痛都化為喜悅。
    古代形容一個人的書法功力深厚曰:「入木三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王士偉主任稱讚:他尋覓珍貴化石的功力精湛,以「地下三吋」的封號稱謂之。
    2003年10月總統府南投縣文化展-「王坤愉化石特展」,台灣首見「鸚鵡螺化石與翁戎螺化石」展覽,南投縣文化局還為化石投保二千萬元。
    同年至中央研究院分享「台灣化石瑰寶」,與當時李遠哲院長合照留念。四十年來採集的中寮化石累積超過兩千多顆,每一顆化石,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它的生命故事。
    它躺在堅硬的岩層,等待他發掘每一顆超過一千萬年的化石,這不是偶然,而是奇蹟!
    它等待他去挖掘,希望台灣人民能看見一千萬年前的原住民有那些生物,諸如:翁戎螺、鸚鵡螺、拉文氏海膽、巨齒鯊、鯨魚、猛獁象、劍齒象……等不勝枚舉。
    2023年6月,他決定將四十年來採集的珍貴化石,大約1200顆率先捐贈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目前只有自然科學博物館具備能力做化石研究、收藏與展示,讓國人見證最早的台灣原住民是那些生物,當初構想在中寮鄉成立一座「中寮化石館」,諸多因素考量只能作罷。
    最近幾年在南投縣中小學大力推廣自然生態教育,尤其化石探索,2024年教師節前夕收到一位小學四年級小朋友的感謝卡:「初上三年級,我彷彿置身廣袤闃黑的大海,不安的浪潮將我吞噬,煢獨將我快壓沈入海時,坤愉老師以生物的奇妙,點燃學習樂趣的火把,將我從煢獨領出。老師就像他的摯友,但凡有新的自然知識,都會分享給彼此,只可惜老師離開了學校,但我還是追著老師的背影,一人探索著自然。坤愉老師-教師節快樂。吳程宇敬上2024.09.26」(見自由時報電子報2024.09.26)
    看完這張謝師卡,滿是喜悅與感動。現在教育最大的盲點就是「人與大自然的連結完全失落!」,現在的學生大多罹患「大自然缺乏症!」,欣見這位小朋友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
    王坤愉語錄:「從事文史工作者,不是凱子,就是傻子;不是傻子,就是瘋子。」
    他於1991年任職於爽文國小期間,身受簡銘全恩師的啟發,拜訪鄉內耆老與賢達人士,跟他們建立友誼,採訪錄影有關中寮鄉從清朝到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的故事,收藏古文契、古文書、古文物約一千餘件。還有日據時期的照片兩千餘張,每張掃描成數位檔案一套,洗成4×6照片一套;還有彩色影印放大成A3的一套,光處理老照片就花掉五十萬元。
    另外樂於收藏古文書、古文物也將近一百萬元,以一位小學老師薪資所得,一百萬元是一筆龐大的開銷,幸虧有王坤愉這位傻瓜保存了中寮鄉的文史資料,免受1999年921大地震的摧毀。
    2003年~2005年期間,王坤愉教學之餘出版四本書:「中寮美石、種子花路米、金蛹傳奇、塵光掠影。」跨越礦石、植物、昆蟲與人文。
    王坤愉太太笑說:「嫁給你七年就變成石頭,一年演化到植物;二年再進化成動物;三年還好回歸成人類。」這幾本,後來成為中寮鄉土教材系列叢書,至今還有許多人索取「塵光掠影」—(老照片說故事),南投市有一位老醫師看見這本書,瞬間感動掉下眼淚,指稱其中一位赤腳小孩就是他的爺爺「廖牛」,說著:「這本書可否送給他。」
立志帶動2百多萬憂鬱症者活出希望
    王坤愉從小生長於窮困的農務家庭,爸爸媽媽刻苦耐勞、勤儉持家三十年,好不容易開墾及購買3甲土地,媽媽60歲還能挑起140台斤的香蕉,健保卡從來未使用過,就在2003年9月發現肺部長一顆15公分的神經肉瘤,經大林慈濟醫院手術順利切除,因惡性肉瘤外層有一層膜包覆,所以沒有沾黏或復發。
    事隔2年〈2005年〉妹妹四十歲,經醫院檢查,肺部長一顆25公分的惡性神經肉瘤,醫師手術切開胸部,發現腫瘤太大及沾黏,不敢切除直接縫合,一年後就離開人世間。
    王坤愉這時才知道這種疾病有遺傳傾向,有如驚弓之鳥的他,每週載媽媽奔波於南投-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勞累加上驚恐,爆發「憂鬱症」,吃不下、睡不著、任何事情索然無味,每天早上醒來就無比低潮,自殺的念頭時常浮現,在床上打滾一小時,才勉強起床,連刷牙都有困難,整天低潮、恐慌、悲傷。
    「有一種痛,是叫不出來的;有一種苦,是吞不下的!」,憂鬱症造成人類失能比癌症患者還嚴重!目前台灣憂鬱症人口約200萬人,醫學專家預估2028年造成人類失能第一名的疾病,就是憂鬱症,而不是癌症或是心血管疾病。
    有一種疾病,活著比死還要痛苦!不是癌症末期,而是重度憂鬱症。重度憂鬱症患者有什麼症狀:整天煩燥鬱悶、凡事提不起興趣、失眠、無價值感、充滿罪惡感、反覆想到死亡、食慾及體重下降、完全無力感。
    他於2007年6月爆發「憂鬱症」,每天像行屍走肉般,哀莫大於心死,心死就是生命能量降到負數,隨時可能自殺身亡。於是被送進台中中山醫院的「精神科病房」,裡面各種精神疾病患者,一個比一個嚴重,有人整天喃喃自語,有人整天躺在床上,有人整天呻吟不斷,有人幻聽幻覺……。
    如果說人間有地獄,來精神科病房就是了!所有電器類物品,諸如刮鬍刀、指甲剪、吹風機…等;都列為危險物品,還有:牙籤、湯匙、鏡子、皮帶、絲巾……等,都不可帶進來使用。
    家屬來探視患者,需經三道鐵門,患者不可外出,完全與外界隔絕。他本來想躲避魔鬼的攻擊,以防想不開鬧自殺,離開火坑,卻墜入人間地獄。
    他住院期間除了服藥之餘,每週要做電療(ECT)3次,所謂電療需全身插滿電擊片,打完麻醉針,幾秒中完全失去意識,醫師拿起電擊棒,用高伏特電擊頭部產生癲癇,大約一小時護理師叫醒,推回病房,整個人頭暈、失去部份記憶,走路要扶著欄杆,電療做了九次,生命中有些記憶真的失去了,醫師囑咐日後會慢慢恢復。
    杜鵑窩病房,還有一些外人無法享受的新鮮事:一、晚上睡覺護理師每小時查勤點名一次,看看病患是否在床上,剛開始易被吵醒,整個晚上都無法入睡。二、看見窗外流浪狗,心裡好羨慕那隻流浪狗,可以自由自在閒逛。三、每天早上九點安全檢查床櫃,有沒有危險物品,比軍隊還嚴格。四、每晚洗澡固定時間才有熱水,一定要搶先一步。五、洗衣機比馬桶還髒,最好自己用手洗衣物。六、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漂亮護理師量血壓,總算能感受到難得的溫暖。
    住院一個月後出院,他真的煥然一新,所有憂鬱症狀都解除,只是生命里程的片斷記憶,也跟著消失不見,大約經過半年才一片接一片回神過來。經過六年之後,憂鬱症再度復發,由衷感謝他的內人李玉蟬老師—無限包容傾聽與陪伴,讓他在兩個月就走出憂鬱症的折磨,這次採取不同策略回應,2500年前釋迦牟尼曰:何謂「大醫王?」--「知道病情,知道病因,可以治好疾病,而且永不復發!」
    所謂久病成良醫,王坤愉自創:「12道光芒療癒法」
  • 允許一切的發生如其所是,接納它、包容它,完全臣服於它。
  • 正念認知療法,云何「正念」?就是活在當下,並且不帶評價,如其所是地看待事物。
  • 每天爬山走路晒太陽流汗1~2小時。
  • 森林療癒法:走進一大片森林,用五種感官覺知當下。
  • 回想生命中最快樂的事情。
  • 每天要大笑!(面對鏡子強迫自己笑)。
  • 睡覺前及起床醒來時,心存感恩。(回想生命中令您感恩的事物)
  • 生物能醫學氣功17式。
  • 瑜珈運動。
  • 「身體掃描」放鬆法。
  • 擁抱及按摩。
  • 相信:「您一定會好起來!」(這道光芒最重要,最有效!)
    按醫師處方箋吃藥之餘,堅信如實實踐「12道光芒療癒法」,大約2個月就可以治癒憂鬱症,而且讓它不再復發。
    中山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俊德醫師,曾經邀請他至台中市文化局做心靈講座。
    李俊德主任講前半場,他講後半場,他講完之後,底下一百位來賓,九十位跑過來圍住他提出種種問題。因為他曾經是一位憂鬱症患者,方能體悟那種錐心之痛,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因為他已經從生命憂鬱旅程走出來,方能提出解決藥方,沒有哭泣過長夜的人,不足以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