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25第2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土耳其無障礙國會議員—塞爾坎.拜拉姆(Serkan Bayram)
土耳其無障礙國會議員—塞爾坎.拜拉姆(Serkan Bayram)
【我還有一手指.終身化礙為愛】
我們想要和平,我們不想要戰爭,我們想要一個無障礙的世界!
—塞爾坎.拜拉姆(Serkan Bayram)
還有一指.化礙為愛
    塞爾坎.拜拉姆(Serkan Bayram)1974年4月1日出生於土耳其雷法希耶(Refahiye),育有三個孩子,畢業於伊斯坦堡大學(İstanbul Üniversitesi)法學院、馬爾馬拉大學(Marmara Üniversitesi)社會科學院碩士,2023年又攻讀該校商法博士,現任正義與發展黨(Adalet ve Kalkınma Partisi)核心幹部,並於2015年至2023年歷經3次大選,都以最高票當選國會議員,曾任土耳其最後一任總理比那里·尤迪倫(Binali Yıldırım)家庭律師。
    拜拉姆出生時,因突如其來的麥田火災,身體被永久燒傷,雙手只剩下一手指,但他樂觀面對,其中的掙扎、辛苦、努力與突破,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強韌與光輝,同時無私地分享心路歷程,讓更多人能了解到生命非常難能可貴,激勵更多人自我期許與努力,衝破重重障礙。
   2022年由土耳其知名導演多甘.烏米特.卡拉卡(Dogan Ümit Karaca),拍攝以拜拉姆故事為靈感的電影《Buğday Grain》,獲得奈及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國際影片」、印度納瓦達國際電影節(Nawada Internatio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電影獎」等肯定;2023年由知名出版社Portakal Kitap,出版以拜拉姆故事的生命勵志書籍《Buğday Tanesi》。
    拜拉姆以自身的經驗,鼓勵殘疾人,為他們爭取權益,在國內外各界的支持下,以連任三屆最高票當選國會議員,步入政壇後,促成土耳其全國身障聯合總會(Turkish Confederation for Disabled)與中華民國駐土耳其代表處等各國政府簽屬備忘錄,友善運用善款,在安卡拉及伊斯坦堡等籌建殘障中心,並購置電動病床、輪椅、助聽器、拐杖、義肢等輔具,還和當地NGO組織合作成立「Buğday Tanesi無障礙社會生活和教育中心村」,設有圖書館、休閒區、團體教育課程、練習室、個人教室,嘉惠千萬殘疾人。
    由是,拜拉姆揮別殘疾陰霾,特別珍愛還有一手指,永續化礙為愛,還全心全力以自身經驗—關懷與土耳其以至全球鼓勵殘疾人,不斷推動諸多先進法案,同時與當地NGO組織、各國政府等公私跨領域創造三贏,更立志終身全力以赴投身公益,為弱勢發聲奔走立法.守護千萬殘疾人希望,見證天生我材必有用,活出無障礙的無限可能,不愧為「土耳其無障礙國會議員」,從全球各界推薦3683位熱愛生命獎章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25年第2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尋找全球233個國家的生命鬥士
    人人打開生命枷鎖,人人生命無限寬廣。
    28年來,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承蒙國內外各界的支持與鼓勵,永續推動「全球熱愛生命運動」,以提倡:和自己好―熱愛自己的生命、和別人好―尊重別人的生命、和地球好―維護地球的生命。
    迄今我們共表揚橫跨七大洲、來自81個國家、481位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還有仁俠詩人鄭愁予、中國大陸廚師詩人宋成寶等16位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得主,以及反毒英雄高肇良、浪子雞董吳世璿等41位希望獎章得主,並關懷守護菲律賓貧民窟骨癌天使瑪麗.多尼塔(Mary Donita Uy)等全球最弱勢的35萬多癌童—用愛抗癌.活出希望。
    承蒙 CNN、BBC、NHK、Yahoo、Youtube、Facebook、Baidu等新舊傳媒等認同與迴響,都以「生命諾貝爾獎」擴大報導分享。
    非常感恩:榮獲2001年第3屆國家公益獎章、2010年香港愛心獎章、2018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章、2019年哥倫比亞國會第61項決議:頒發哥國國會最高褒揚勳章、2021年聯合國NGO組織頒發世界和諧傑出貢獻獎章、2022年中國大陸頒發中華慈孝文化獎章等肯定,藉此與全球各界分享、共勉、打拼。
    本會隨時歡迎全球各界推薦努力、愛心、勇敢、成就等生命勇士。(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推薦專線:886-2-29178770、傳真:886-2-29178768、地址:231新北市新店區明德路52號3樓、網址:http://www.ta.org.tw、e-mail:ta88ms17@gmail.com)。
為勝利而生
    塞爾坎.拜拉姆(Serkan Bayram)1974年4月1日出生於土耳其雷法希耶(Refahiye)烏索倫(Üçören)農村,人口數不到100人,拜拉姆的母親艾米娜(Emine)和父親慕斯達發(Mustafa)從事田間園藝,滿心期待這位新生兒加入他們的家庭,而舅舅岡戈爾(Gungör)當時正在土耳其軍隊服役,並參與「阿提拉行動」作戰計劃,在戰爭結束後,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知道戰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舅舅卻急著抱起姪子,並為他取名「Serkan」。
   大家都很驚訝這個名子從何處而來?舅舅岡戈爾表示:「Serkan是我們在攻進賽普勒斯的密碼,它的意思是總統,這個名子象徵我們在賽普勒斯勝利。」
    大家回顧:1974年7月20日阿提拉行動,土耳其軍隊以保護土耳其裔賽普勒斯人為藉口,攻進賽普勒斯,並占據了全賽普勒斯36%的領土。戰爭發生後,大批居住在賽普勒斯北部的希臘裔賽普勒斯人逃往南方;北部希臘族人口原占北部總人口的80%,戰後,北部希臘族人口迅速下降。
    與此同時,居住在南方的土耳其族,遷往土耳其方控制的北部。1983年,土耳其控制的北賽普勒斯,成立了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賽普勒斯從此分裂,即賽普勒斯共和國控制的南部領土,與土耳其族控制的北賽普勒斯。賽普勒斯共和國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北賽普勒斯政權僅得到土耳其共和國承認。
    拜拉姆的出生,與土耳其阿提拉行動,有了歷史連結,甚感驕傲與警惕,特別警惕大家:「戰爭沒贏家.和平無輸家」。
無法統一的島國
    1974年7月20日,在希臘右翼軍政府的支持下,希裔賽普勒斯武裝組織EOKA發動軍事政變,土耳其以保護同胞為由,揮兵佔領島嶼北方36%的領土,從此之後賽普勒斯一分為二。
    同年8月14日,進行了第2輪和平會談,土耳其要求賽普勒斯政府接受聯邦制的解決方案,並實施族群遷移。賽普勒斯代總統格拉夫科斯.克萊里季斯要求三至四天的時間,以便與雅典方面協商。土耳其方拒絕了這一要求,並進行第二次武裝入侵,占據了40%的領土。
    2024年是賽普勒斯南北分治50週年,島上土耳其裔和希臘裔族群的糾葛,導致1974年爆發武裝衝突,而「鬼城」瓦羅莎就是紛爭下的產物。
    當年土耳其出兵佔領北部後,住在當地希臘裔居民紛紛離開,曾是海邊度假天堂的東部城鎮瓦羅莎就走向沒落。
    賽普勒斯法馬古斯塔市市長約安努指出,「第1代人,我們的父母輩,他們帶著回歸的希望離開;第2代人開始逐漸凋零;第3代人將忘記這裡,不會和這座城市和資產有所連繫。」
    瓦羅莎當地人訴說的悲痛,其實就是賽普勒斯人的心聲。不論南北居民,都希望分裂的國家能走向統一,但多年來一輪又一輪破局的談判,讓他們不敢抱希望。
    62歲土耳其裔賽普勒斯人葉西拉達回應:「我們所感覺到的就只有悲傷,我們預期會有和平,但卻沒有,已經50年了每一天都變得更糟。」
    73歲希臘裔賽普勒斯人瓦拉尼德斯認為:「這是悲傷的一天,非常悲傷的一天,我們希望能夠找到讓難民返回家園的解決方法。」
    國際承認的唯一賽普勒斯政權─賽普勒斯共和國,對於想成歸化成南賽公民的北賽人,設下嚴格條件:除非父母雙方在賽普勒斯分裂前,已是賽普勒斯共和國人,不然北賽人既拿不到賽普勒斯公民護照,還必須像土耳其人一樣拿簽證進入賽普勒斯共和國。
突如其來的火災
    在夏天時,是全村最忙碌的一天,大家不分彼此採收麥田,包含拜拉姆一家人也不意外,母親艾米娜將拜拉姆放在兩棵樹中—搭建的鞦韆睡覺後,便忙於工作,接近中午時,太陽光越強越熱,父親慕斯達發的衣服被汗水浸溼,用手帕擦額頭上的汗水,每個人都是同樣處境,儘管如此大家仍繼續工作,伴隨著時不時唱起的民謠。
    突然,著火了!聽到一個聲音,然後聲音就變很大,在風的影響下,所有人看著火焰吞噬巨大的麥田,大家紛紛拿起水桶救火,仍撲滅不了火勢,而母親艾米娜發現火焰漫延到拜拉姆的鞦韆樹,十分焦急,並嘶吼、尖叫喊著慕斯達發!趕緊救兒子!
    父親慕斯達發,一聽到艾米娜撕心裂肺的吼叫,他跳進了火圈,無論如何都要拯救兒子拜拉姆,他將拜拉姆從火圈中藏進自己的胸口,穿過熊熊火焰,甚至不敢看自己的兒子哭得全身發燙。
    父親慕斯達發及母親艾米娜騎著騾子穿越田野到村莊;從村莊再到市區,拜拉姆的尖叫聲響遍整個大山和山丘。
    經過數小時後,抵達市區醫院的急診室,父親慕斯達發把尖叫的拜拉姆放在病床上,並大喊「救救我的兒子!救救我的兒子!」,醫生和護士急忙出現,將拜拉姆推進手術室,歷經數小時的手術。
    「我是法赫雷丁(Fahrettin)醫生,你的寶寶情況很嚴重,還有生命危險,尤其是雙手被燒透—已經失去大部分的神經和肌肉組織,目前我們已經盡力了,後續我們會再追蹤寶寶的狀況。」
歷經生死鬼門關41天
    由於重症監護病房,只有院內醫生和護士能夠進出,避免感染風險,艾米娜跪求護士法特瑪(Fatma),每次給她5分鐘的時間看一下兒子拜拉姆,護士法特瑪被艾米娜深深感動,冒著違反醫院規定的懲罰,讓艾米娜穿上無塵衣、手套和帽子,穿越小床和嬰兒床,來到了兒子拜拉姆的病床旁。
    艾米娜看到全身纏繞繃帶熟睡的兒子拜拉姆,她無法忍受當下看到的一切,淚流滿面,護士法特瑪便試圖擁抱她、安慰她。
    日子一天天過去,艾米娜和慕斯達發天天禱告,祈禱上帝讓拜拉姆再次抱回懷裡,法赫雷丁醫生走向他們說:「感謝上帝!你們的兒子在危急的情況下倖存下來,並憑藉他的意志力堅持了生命」。
    法赫雷丁醫生用這句話安撫他們的心靈,終於在第41天的早晨,太陽升起來了!他們唯一的孩子拜拉姆活下去了!
我還有一手指
    拜拉姆因為這場火災意外,導致雙手僅剩下左手的一隻手指,而且這隻手指也藉於有和無之間,嬰兒期幾乎都以醫院為家,直到3歲時,父母決定將他腿上取下一塊組織,安裝在唯一的手指上,能夠正常使用。
    6歲的拜拉姆,發現自己的手和其他人與眾不同,別人都有10隻手指,而他只有一隻。
    拜拉姆向祖父母問起此事時,他們避而不答,母親艾米娜決定告訴他火災的情況。
    拜拉姆聽到事情的經過,便憤怒的說:「我是因為你才會燒傷!如果不是因為你把我放在田邊、忘在那邊,我就不會被燒傷,我也不會沒有手指!」
    祖母安慰著拜拉姆說:「親愛的,不要這樣反抗,這取決於上帝的力量,我們怎麼知道那天會發生火災?而且火勢還漫延這麼大,也許你的手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痊癒,別擔心,我的孫子。」
     當拜拉姆進入小學時,全心全力投入學習,老師對待他和普通的學生一樣,雖然他只有一隻手指,但仍可以握住鉛筆寫字,下課後還會去沙場練習寫字、畫畫。
舉家移居伊斯坦堡
    拜拉姆小學一年級結束後,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父親慕斯達發表示今年麥子收穫後,將要搬到伊斯坦堡,拜拉姆對於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感到非常恐懼,另一方面他也很高興能和父母住在一起。
    父親慕斯達發摸摸拜拉姆的頭說:「你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你將以最優異成績完成初中、高中和大學,甚至成為一個偉人,這村莊沒有高中和大學,而且我的工作在伊斯坦堡,你會喜歡伊斯坦堡一流的初中、高中和大學。」
    拜拉姆上小學二年級時,老師阿里.居尼(Ali Guney)假裝不知道他的狀況,第一天起就讓他坐在前排左側,避免影響慣用右手的同學。
    老師阿里.居尼在學校就激勵拜拉姆重要的價值觀,拜拉姆也感染意識到這些價值觀,奠定日後他融入了社會,並沒有遭到排擠,而且立志成為偉人。
    拜拉姆是個非常聰明、勤奮的學生,1992年高中成績以高分474和496入取伊斯坦堡大學法學院。
    1993年夏天,拜拉姆看到非裔美籍伊斯蘭教士予民權運動者—麥爾坎.利特爾(Malcolm Little)的電影時,感覺到自己發生巨大的變化,他是一位黑人領袖,儘管面對社會輿論壓力,他仍設法動員群眾,期間遭受到伊斯蘭國度暗殺,但他與美國人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合作—主張非暴力社會改革,最後贏得了勝利,黑人在美國社會取得了重大的權益,被視為美國最偉大與最有影響力的非裔美國人之一。
    於是拜拉姆在大學期間,投身加入NGO組織,並開始組織關於殘疾人的會議,他想和麥爾坎.利特爾、馬丁.路德.金恩一樣,為殘疾人而奮鬥。
衝破歧視.力爭上游   
    拜拉姆 1996年畢業於伊斯坦堡大學(İstanbul Üniversitesi)法學院,第一志願想考取法官,爭取更多為殘疾人的權益,於是參加1997年法官資格考試。
    考試當天,拜拉姆坐在兩側的椅子上,看到很多年紀相仿的年輕人,突然聽到警官喊到自己的名子時,興奮地走進會場,現場大約有7名評審團成員,坐在一個長桌後面,審視檔案資料。
    拜拉姆走進會場時,正打算關上門,由於門的手把是旋轉狀的,他必須使用雙手,當他轉過身來,評審團成員都在看著他和他的手,沉默幾秒後,評審團成員說:「請坐!」
    評審團主席的目光,都聚集在拜拉姆的雙手,他們進行眼神的交流,主席把他的檔案資料闔上。
    拜拉姆離開會場時感到挫敗,從走廊等待的人群中走過,聳肩逃開,士氣低落,他靠在門前的樓梯上,審視自己的雙手,臉上掛著苦樂參半的笑容,深了一口氣,開始哼起他最喜歡的民謠。
    拜拉姆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受過良好教育,但他從陪審團面試成員的外表和肢體語言中理解到,他將被排除在法官面試之外。
    事實上,拜拉姆擁有84高分的筆試成績,但陪審團面試成員具有自由裁量權,由於法官法《HSK》第8條規定說明:「身體不能被環境認為奇怪的現象」,然而這是一條歧視的規定。
    儘管拜拉姆十分傷心,但他並沒有放棄,幾個月後,順利考上律師,在法院大大小小聽證會上,特別關注殘疾人的案件,短時間內為殘疾人爭取權益,從此名聲聲名遠播。
為民喉舌.造福人群
    土耳其總人口約為8千多萬人,其中有9百多萬人為殘疾人,拜拉姆致力協助殘疾人融入社會、就業謀生,2000年畢業於馬爾馬拉大學(Marmara Üniversitesi)社會科學院碩士,論文探討公共部門的協會、政黨和非政府組織結社自由等,曾擔任法治論壇(Rule of Law Platform)、埃爾津詹體育俱樂部(Erzincan Sports Club)、埃爾津詹文化教育基金會(Erzincan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塞夫吉塞利殘疾人協會(Sevgiseli Disabled People's Association)、骨科殘障人士聯合會(Orthopedically Handicapped Federation Board)等核心成員,同時也是土耳其多家報紙的專欄作家。
    2002年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成立後,拜拉姆也投身加入,並參加伊斯坦堡省級和區域組織,2015年11月1日大選中,當選埃爾津詹國會議員,並在2018年6月24日、2023年5月14日當選為伊斯坦堡國會議員。
    埃爾津詹、雷法希耶及烏索倫的人民,都非常高興拜拉姆當選國會議員,而母親艾米娜和父親慕斯達發更高興落淚表示:「拜拉姆在41天重症監護病房獲得重生,並在41歲成為一名國會議員。」
    拜拉姆感謝上帝、心存感激,因為他一生工作,都與殘疾人及息息相關,包含增加殘疾人就業機會、捍衛殘疾人權益,以及制訂法案、創造公平友善之環境。
    拜拉姆攜手與土耳其NGO組織,與各國政府簽屬造福殘疾人備忘錄,在土耳其大小城鎮籌建殘障中心、無障礙社會生活和教育中心村,嘉惠千千萬萬殘疾人。
    拜拉姆一生的志業,是為殘疾人服務,一場火災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但也因為火災意外,讓他更能愛屋及烏,造福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