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25第2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癱瘓口繪天使—周玉茹(Chou,Yu-Ju)
癱瘓口繪天使—周玉茹(Chou,Yu-Ju)
【用父愛戰勝癱瘓‧畫出生命正能量】
感謝上帝,讓我能在社會上,分享上帝的愛,鼓勵許多人走出陰霾,活出生命的美好!
—周玉茹
父愛無價.繪畫有愛1972年出生於台中清水的周玉茹,年輕時命運多舛,22歲結婚因家暴離婚,同年母親生病離世;24歲因車禍造成全身癱瘓,頸部以下完全無知覺,倚靠呼吸器維生。
周玉茹面對這樣的打擊,曾經萌生自殺的念頭,在父親周朝堂愛無止盡的照顧下,讓她自覺不能這樣脆弱,誓言要堅持到底,靠著堅毅的生命力,用雙手夾著牙刷刷牙,也能完成吃飯、洗臉等日常動作,甚至也能學習電腦美工、建築繪圖設計、油畫創作等。
周玉茹也在教會兄弟姊妹,及慈濟志工等朋友的溫暖陪伴下,放下執著,體會到無私的愛,像燈塔指引船隻航行方向般,啟動內在對生命的盼望及感恩,走出黑暗,以正面樂觀的態度,用生命影響生命。
由是,父親的愛讓周玉茹重新認識生命意義,又在畫家老師阮麗英的教導下,一筆一畫展開人生下半場,迄今自辦10多場、參展40多場畫展,先後兩次接受總統晉見表揚,還成立喜樂創意空間工坊,帶領身心障礙者自力更生、自助助人,教導渠等學習繪畫,並持續鼓勵不斷參加畫展、報考街頭藝人執照,受邀全台各地分享生命故事,用父愛戰勝癱瘓.畫出生命正能量,撒播更多光明與希望,不愧為「癱瘓口繪天使」,從全球各界推薦3683位熱愛生命獎章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25年第2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尋找全球233個國家的生命鬥士
人人打開生命枷鎖,人人生命無限寬廣。
28年來,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承蒙國內外各界的支持與鼓勵,永續推動「全球熱愛生命運動」,以提倡:和自己好―熱愛自己的生命、和別人好―尊重別人的生命、和地球好―維護地球的生命。
迄今我們共表揚橫跨七大洲、來自81個國家、481位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還有仁俠詩人鄭愁予、中國大陸廚師詩人宋成寶等16位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得主,以及反毒英雄高肇良、浪子雞董吳世璿等41位希望獎章得主,並關懷守護菲律賓貧民窟骨癌天使瑪麗.多尼塔(Mary Donita Uy)等全球最弱勢的35萬多癌童—用愛抗癌.活出希望。
承蒙 CNN、BBC、NHK、Yahoo、Youtube、Facebook、Baidu等新舊傳媒等認同與迴響,都以「生命諾貝爾獎」擴大報導分享。
非常感恩:榮獲2001年第3屆國家公益獎章、2010年香港愛心獎章、2018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章、2019年哥倫比亞國會第61項決議:頒發哥國國會最高褒揚勳章、2021年聯合國NGO組織頒發世界和諧傑出貢獻獎章、2022年中國大陸頒發中華慈孝文化獎章等肯定,藉此與全球各界分享、共勉、打拼。
本會隨時歡迎全球各界推薦努力、愛心、勇敢、成就等生命勇士。(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推薦專線:886-2-29178770、傳真:886-2-29178768、地址:231新北市新店區明德路52號3樓、網址:http://www.ta.org.tw、e-mail:ta88ms17@gmail.com)。
不捨父親容顏漸老
1972年出生於台中的周玉茹,從事營造工作的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在風吹日曬的環境,辛苦掙錢培育六個子女。
父親雖非本科出身,卻能畫出專業的建築結構圖,周玉茹從小耳濡目染,對結構圖也有些概念。
高中畢業後,周玉茹踏入職場工作。姣好的身材、甜美的外型、活潑外向的個性,是許多同事眼中的「靚女」。不久,她結識了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開始勾勒幸福婚姻的藍圖。
豈料幸福如此短暫。婚後,丈夫常因工作受挫,情緒一來,便對周玉茹拳腳相向。一次在清水媽祖廟前,丈夫又打她,「當時有上百人目睹,卻沒有一個來救我……」最後,是她的父母接到通知,趕來送她就醫。
周玉茹與先生分居後,原本打算等工作穩定,再接兒子一起生活,但事與願違。1996年一天夜晚,下班騎機車回家路上,為了閃避路面坑洞,她連人帶車摔飛出去。
「我現在在哪裡?我是不是沒救了?」在醫院加護病房,周玉茹似醒非醒,恍惚中,彷彿聽到父親與醫師交談:「她以後可能都要一直躺著,也許終生都得仰賴呼吸器。」
「就算她以後癱瘓了,我也會親自照顧她,拜託醫師想想辦法,救救我女兒……」父親心急如焚地懇求醫師。
周玉茹想哭又哭不出來,全身插滿管子,身體如被巨石壓著,「怎麼辦?孩子帶不回來了……我該怎麼辦?」
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周玉茹幾乎失去未來。身體傷痛和心靈的苦,像是一條無形的枷鎖,緊緊纏勒她的心房。住在加護病房時,她拒絕護理人員的灌食,也發生過急性大量胃出血;彷彿必須以慘烈的方式折磨自己,才能控訴老天的殘酷。
那段時光,父親刻意放了一台收音機在病床邊,讓周玉茹晚上醒來時,有廣播作伴。他也捨不得剪去女兒一頭漂亮長髮,寧可辛苦地提水為她洗髮,堅持維持女兒的亮麗模樣。
年邁的父親為了照顧她,少有一夜好眠。某天夜裡,周玉茹的喉嚨有痰,呼吸不順暢,但無力叫醒過度疲累沈睡的父親,她試著移動手指去撥弄病床邊的塑膠袋,好讓爸爸能聽見聲響而醒過來。轉頭一看,卻瞧見父親的鬢髮已然一片花白。
周玉茹驚覺到:「爸爸的容顏漸老,近幾年來,為了我的婚姻、家庭,以及照顧癱瘓的我,未曾好好休息……」
信仰安定徬徨心靈
復健是另一段痛苦的開始;住院期間,復健科醫師與一位基督教傷友走進病房關心她。
「周小姐,你有信仰嗎?」
「沒有。」她搖頭。
這位傷友年長周玉茹幾歲,和她分享許多復健的經驗,並帶領她一起讀了一段《聖經》,「祈禱的力量很大,無論妳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向上帝禱告。」在虔誠的禱告聲中,周玉茹感受到一股溫暖的力量,扎實地安住了徬徨無依的心。
此後,基督教教友們常來病房為周玉茹禱告,提供精神與物資的協助,用他們的慈愛滋潤了她早已乾涸的心靈。於是她安心地把自己交給了天上的神。
出院後,周玉茹回到台中清水老家休養。在她回家之前,父親早就將住家改成無障礙空間,從門口到臥室以及衛浴設備等,無處不替女兒設想周到。
由於父親不離不棄的愛,讓周玉茹的迷茫無助,找到停靠的港灣,重新展開生命的風帆。
「爸爸的年紀大了,又得了癌症,哥哥、姊姊們這幾年也幫助我很多,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周玉茹積極訓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企圖減輕父親的負擔。
「起初爸爸不放心,要我帶著手機出門;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打手機確認我在哪裡。」從單獨外出購物,或到郵局辦事、甚至上教堂做禮拜,漸漸地,周玉茹可以乘坐電動輪椅,自在地在大街小巷逛來逛去。
台中清水區南社里教會的牧師、師母以及教友們,對周玉茹呵護有加,她也把教會當做第二個家。教會除了提供行政工作,補貼她的收入外,師母更為她提供教會網頁,及海報設計的練習機會;多年下來,她累積了豐富的美工設計經驗,為日後繪畫構圖奠定基礎。
2012年,桃園市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舉辦電腦建築繪圖訓練課程,若能通過職訓局的考核,該單位就會為學員媒合工作。
周玉茹的身體狀況周玉茹在所有學員中是最不理想的,父親也不看好她,「我畫了二十年的建築藍圖,這種藍圖有很多專業、複雜的線條,以你的身體情況,怎麼可能畫得出來?」
周玉茹理解父親話中的不捨,但為了爭取工作機會,她毅然離開家人,遠赴桃園上課。
周玉茹的身體無法久坐、雙手乏力,白天在電腦教室學習繪圖,晚上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加強學科。她經常用脖子夾著書本閱讀,熬夜到深夜,曾經一覺醒來,脖頸已僵硬得動彈不得。
不過,身體的痛楚並未使周玉茹產生退學的念頭。電腦老師主動借她一台筆記型電腦,讓她有更多的時間練習。當同學們假日出遊時,她待在宿舍抱著電腦練習繪圖,以彌補雙手無力的問題。
考證照最困難的是,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張圖。抱持勤能補拙的努力,周玉茹的建築結構圖終於得到肯定。結業典禮上,她在眾人掌聲中領到丙級電腦建築繪圖證照。
教會與慈濟志工助一臂之力
周玉茹拿到證照後,留在桃園上職前實習課程,準備到台北的建設公司上班。
不料,北部溼冷的氣候,竟引發鼻竇炎舊疾發作,造成嚴重的暈眩。於是,她回到清水,住進沙鹿童綜合醫院,接受手術治療。費盡千辛萬苦才取得的建築繪圖證照,並沒有為她坎坷的人生鋪上一條坦途。
現任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教學副院長蔡青劭,是虔誠的基督徒;她評估周玉茹的凝血功能差,傳統手術會增加出血量,建議做最新的微創手術;然而手術必須自費,了解周玉茹的努力不懈與困難,醫師默默地支付了這筆費用。
有一次,周玉茹外出寫生,移位上車時不慎受傷,造成大腿嚴重骨折;手術後回到家中休養,醫院社工將她轉介給慈濟台中分會。
「我不需要,我不要接受他們幫忙。」周玉茹腦海中浮現十幾年前在清水媽祖廟前的傷痛記憶。
「周小姐,我們是慈濟的訪視志工。傷口還疼嗎?」一群身穿藍衣白褲的慈濟志工,在她出院後立刻前來關心;得知她因為身體疼痛,需要氣墊床,志工很快地從回收醫療器材中,整理出適合的床具送到她家。
幾次互動後,周玉茹漸漸卸下對慈濟人的心防,最令她感動的是,「慈濟人幫助我,卻不要求我改變信仰。」
在教會弟兄姊妹及慈濟志工等朋友的溫暖陪伴下,她放下執著,體會到無私的愛如燈塔,指引船隻航行方向般,能啟動內在對生命的盼望及感恩。
「不管面臨多大的考驗,我都要撐過去,因為我擁有太多人的愛;我要努力傳達這分愛,鼓勵更多人珍惜健康的生命。」
教會和脊髓損傷協會安排學校、機構的生命教育講座,讓周玉茹分享人生經歷,鼓勵更多弱勢學生及脊髓損傷的病友揮別陰霾.活出希望。
參選第一屆選美榮獲佳績
2021年,台灣夜合花姊妹創業就業協會舉辦第一屆脊髓損傷者「心愛美人」選美活動,希望傷友能走出來鼓勵其他脊髓損傷者,也藉由活動讓企業團體看到傷友們的努力,以提供相關就業的機會與資源。周玉茹在協會及教會朋友的鼓勵與推薦下報名參加。
「我根本不想參加,只想靜靜地過日子。」周玉茹微微嘟著嘴,回想當時複雜的心情,仍是充滿感恩。
參加選美活動期間,周玉茹和其他42位傷友,由專人教授美姿美儀和彩妝美容課程,包括坐在輪椅上時,從頭到腳的姿勢調整、手腳的擺放,以及臉部表情的訓練等。
「我覺得最困難的是彩妝,光是打開眉筆畫眉毛、眼影,就要耗費很久的時間和力氣。每次參加活動,我都得特別早起,因為上一次妝至少得花一個小時。」
別人眼中見到的端莊美麗,是周玉茹用萎縮的雙手慢慢勾畫出來。標緻的臉龐、明亮的雙眸,她的身上散發自信,評選後她獲得第一屆「心愛美人」選美第三名。
一步一腳印.一筆一愛痕
「受傷後我想學畫畫,但是家人認為身體殘障,怎麼可能畫得出好作品呢?況且,畫圖能有什麼出路?」就連一向最疼愛周玉茹的父親,也不支持。
「剛開始用手畫,畫不出筆觸的力道;嘗試用嘴咬著畫筆,卻讓頸椎受力太大,有點辛苦。」周玉茹的頸椎受過傷,傳統畫架不適合她,多功能畫架雖然輕巧,但價錢較高。
慈濟志工楊密,得知經濟拮据的周玉茹想擁有一套畫具,便鼓勵她:「既然要學畫畫,就要全心投入。我陪妳去文具店,需要什麼畫具及顏料,我們一次買齊!」
慈濟志工楊密除了贊助畫具及顏料,更主動和周玉茹的父親溝通,讓他支持女兒想學畫的心願。
2014年,透過學油畫的傷友引介,周玉茹報名參加「台中脊髓損傷協會油畫班」。指導老師阮麗英從畫具應用、顏料基本概念引領她認識油畫,加上畫友們的經驗分享,她從臨摹作品漸漸畫出心中的景象,一筆一點畫出自己的天地。
「先前,我去參加第一屆脊髓損傷協會選美比賽感恩茶會,畫了一幅畫『感恩之路』,感謝贊助大會的單位。」
「那幅畫的顏色只有紅與黑的對比。」周玉茹露出稚氣的笑聲說:「畫那幅畫的時候,剛好颱風,護理長經過我的房間,便走進來看我作畫,驚訝地問:『玉茹,你現在是在畫暴風雨嗎?怎麼都是黑色和紅色?』」
「在颱風天作畫時,我感覺到人生中也有許多風雨;暴風雨來臨前,天空會出現火紅的雲彩,畫中的路,代表眾人的愛,為我開啟這一條路,走過那段暴風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