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25第2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德國敘裔難民市長—阿爾謝布爾(Ryyan Alshebl)
德國敘裔難民市長—阿爾謝布爾(Ryyan Alshebl
【難民出頭天.努力新天地】
相信每個世界公民,都應不受歧視地自我決定其發展。
那就是迅速站起來,並迅速開始投資自己的未來。
—阿爾謝布爾
闖出新天地
    德國敘裔難民市長—阿爾謝布爾(Ryyan Alshebl),於2023年4月2日當選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州(Baden Wurttemberg)城市奧斯特爾斯海姆(Ostelsheim)的市長,9年前為了逃避戰亂而離開家園的他,29歲的時候終於在自己選擇落地生根的地方,闖出一片新天地,該市居民說:這彷彿是童話成真。
    阿爾謝布爾於1994年9月1日出生——於敘利亞南部的蘇韋達省(Suwayda),母親是教師,父親是農業工程師,他說20歲之前的生活無憂無慮,直到2011年開始的反政府示威,演變成內戰,加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崛起,迫使包括他在內的大量敘利亞人逃離家園。
承蒙天使市長賢伉儷力挺
    2015年,當時21歲的阿爾謝布爾決定離開家鄉,尋求開拓新生活的機會,因為留在敘利亞,遲早被徵召入伍參與戰鬥,他和一班朋友坐上橡皮艇穿越地中海,經土耳其和希臘,再到德國。
    進入德國後,阿爾謝布爾便努力學習德文,希望盡快適應新環境。
    他說當時覺得自己只有一件事可以做,那就是盡快重新站起來,並盡早開始籌劃未來。
    在敘利亞獲金融及銀行管理學位的他,沒有選擇投身金融或銀行業,而是在奧斯特爾斯海姆市附近的阿爾滕斯特市(Althengstett),深獲全民市長伉儷克萊門斯·戈茨(Clemens Goetz)&伊莎貝爾·戈茨(Isabel Goetz)力挺,找到一份市政廳行政文書的工作,並接受了三年培訓,他說在第一年,就訂下目標當市長。
    阿爾謝布爾,在德國阿爾滕斯特市政廳,擔任行政文書工作,認真創新八年如一日,讓該市政業務數位化,便民利民,人人喊讚。
    阿爾謝布爾雖然加入了綠黨,但以獨立人士身分參選。他利用在市政廳工作所學習的經驗,制定市長選舉政綱,將公共行政服務數位化,作為優先處理工作之一,同時承諾提供更靈活的兒童保育服務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並答應如果當選,就會搬到奧斯特爾斯海姆市居住。
    選民似乎對阿爾謝布爾的承諾很滿意,最終他成功在這個人口只有2,500人的小市中,獲得55.41%的過半數支持,擊敗另外兩名同樣獨立參選的德國候選人施特勞斯(Marco Steauss)和法伊(Mathias Fey)。施特勞斯在臉書上恭喜對手當選,且呼籲該市居民為了奧斯特爾斯海姆市著想,支持阿爾謝布爾。
    阿爾謝布爾形容這場勝利非常震撼,獲勝後,他第一時間打電話給身在敘利亞的母親,家人收到這個消息非常興奮,同時感到相當驚訝。他說這個奧斯特爾斯海姆市樹立了榜樣,向整個世界說明:什麼是開明和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坦言如果留在敘利亞,可能永遠沒有這種機會。
    所謂世界主義是基於博愛、平等及和平概念的意識形態,相信每個世界公民,都不應受歧視地自我決定其發展。
    巴登符騰堡州市政協會表示,阿爾謝布爾是第一個競選,並贏得市長職位的敘利亞人,他已於2023年6月正式上任。該州一體化部長(Integration Minister)呂查(Manne Lucha)稱,阿爾謝布爾的勝利,證明多樣性的巴登符騰堡州的固有特質,希望這場選舉能夠鼓勵更多有移民背景的人,競逐政治職位。
獲居民擁戴 童話終成真
    奧斯特爾斯海姆的居民,大都很歡迎這位新市長,他當選的消息傳出後,有人為他歡呼,一名居民凱克(Annette Keck)對找到合適人選做市長,表示高興,形容這是「童話成真」。
    當然,這個世界不存在什麼童話,以敘利亞難民身分,進入德國的阿爾謝布爾,在競選活動期間,遭遇過一些白眼和冷言冷語,尤其是少數傾向極右的選民,因敘利亞血統而不願接受他,但他強調整體來說,選民對他的態度很正面。
    阿爾謝布爾聲稱,現在說德語比說母語阿拉伯話,更得心應手,當媒體問到他是否覺得自己是德國人時,他說自己很高興來到德國,很想為這個國家服務,覺得自己屬於這裡的社會。
永難忘懷小天使和難民救星
    艾蘭.庫迪(Alan Kurdi),是一名敘利亞籍庫德族三歲兒童,他於2015年9月2日在地中海溺亡後,他的照片,成為全球新聞的頭條。
    地中海岸邊的幼小軀體,不只是難民潮的縮影。
    追溯2010年底開始的阿拉伯之春,革命結束後,誰選擇了沉默?又為何沉默?
    當時,阿爾謝布爾一行難民,正在地中海上乘風破浪,與死神搏鬥。最能同理艾蘭.庫迪一家人穿梭鬼門關的心情。
    「我已在該微笑的時候微笑,在該睡覺的時候睡覺,……我勇敢踏上旅途,海浪衝上,爸爸抓住了我和哥哥……,那一刻,我闔上了眼,血從我的眼睛流下,海浪把我沖上岸,那是先知的意旨。遵從祂的教導,我低頭跪著,向上天、向海浪、向世人致上我最後的留戀。我離開了,離開恐懼,離開你們的拒絕,離開曾經愛的渴望。」
    這是全球傳媒疼惜:艾蘭.庫迪(Aylan Kurdi),這位敘利亞庫德族只有三歲的男孩——最悲痛的詩篇。
    艾蘭.庫迪,不是第一個死於地中海的難民小孩,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在艾蘭的死亡之前,地中海早已持續多年可怕的難民潮,只是許多人選擇了冷漠。
    直到艾蘭的軀體,躺在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旁,四下沉默,只有浪聲,沉默的天地突然成了一種呼喚,呼喚每個人人性中僅存的良知。
    大家除了永遠感念難民救星—德國永遠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致力百萬難民融入德國成就,也要像阿爾謝布爾一樣,自立自強,自助助人,承蒙天使市長伉儷克萊門斯·戈茨賢伉儷力挺;更要熱愛地球.活好生命,不虛此生。
    由是,阿爾謝布爾乘風破浪.戰勝死神,自立自強.戰勝語言障礙,發揮專長數位化偏鄉.戰勝人情冷暖,真心誠意奉獻偏鄉.戰勝激烈選戰,樂任全球第一位難民市長,不但見證: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且見證:難民成就斐然。
    尤其,阿爾謝布爾就任市長以來,以市政廳為家,全心全力奉獻市政府,一一兌現競選政見,就如古老中國孟子所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深受全民愛戴,大家亟盼他更上一層樓:將來選上首府斯圖加特(Stuttgart)市長,造福更多人,不愧為「德國敘裔難民市長」,從全球各界推薦3683位熱愛生命獎章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25年第28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尋找全球233個國家的生命鬥士
    人人打開生命枷鎖,人人生命無限寬廣。
    28年來,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承蒙國內外各界的支持與鼓勵,永續推動「全球熱愛生命運動」,以提倡:和自己好―熱愛自己的生命、和別人好―尊重別人的生命、和地球好―維護地球的生命。
    迄今我們共表揚橫跨七大洲、來自81個國家、481位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還有仁俠詩人鄭愁予、中國大陸廚師詩人宋成寶等16位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得主,以及反毒英雄高肇良、浪子雞董吳世璿等41位希望獎章得主,並關懷守護菲律賓貧民窟骨癌天使瑪麗.多尼塔(Mary Donita Uy)等全球最弱勢的35萬多癌童—用愛抗癌.活出希望。
    承蒙 CNN、BBC、NHK、Yahoo、Youtube、Facebook、Baidu等新舊傳媒等認同與迴響,都以「生命諾貝爾獎」擴大報導分享。
    非常感恩:榮獲2001年第3屆國家公益獎章、2010年香港愛心獎章、2018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章、2019年哥倫比亞國會第61項決議:頒發哥國國會最高褒揚勳章、2021年聯合國NGO組織頒發世界和諧傑出貢獻獎章、2022年中國大陸頒發中華慈孝文化獎章等肯定,藉此與全球各界分享、共勉、打拼。
    本會隨時歡迎全球各界推薦努力、愛心、勇敢、成就等生命勇士。(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推薦專線:886-2-29178770、傳真:886-2-29178768、地址:231新北市新店區明德路52號3樓、網址:http://www.ta.org.tw、e-mail:ta88ms17@gmail.com)。
現代化難民傳奇
    阿爾謝布爾來到德國九年的一位敘利亞難民,居然在當地,以民主政治的方式,選上了一個小城市的市長。
    童話的故事,都是這樣開始的,從前從前有一個小孩,如何如何,但在面對著不可逆轉的氣候變化,和眼睜看著戰爭擴大,卻無法對話,誰還相信童話。
    生命,是如此瘋狂,九年前,阿爾謝布爾還在難民收容所,今天卻成為市長,太不可思議了!太棒了!
    不可思議,卻不容置疑,因為這是一個活生生的真人實事。
    而故事的開始,簡單的像一顆種子,飄到一方沃土,就此生根發芽、茁壯。
一顆幸運的種子
    阿爾滕斯特市長克萊門斯·戈茨坐在辦公室裡,阿爾謝布爾走進去說:「克萊門斯·戈茨市長,你覺得我能競選市長嗎?」克萊門斯·戈茨不知道他是不是說:鄰近奧斯特爾斯海姆市,但這意思很明顯,這是一顆幸運的種子,它落在德國西南部,肥沃兔育的巴登符騰堡邦。
    克萊門斯·戈茨的第一個反應:「阿爾謝布爾,算了吧!你太年輕,缺乏經驗,我們也不確定,奧斯特爾斯海姆市,不是過於保守,誰會選一個初來乍到的——外來新住民為市長。」
  起初一開始,阿爾謝布爾是阿爾滕斯特市政府的實習生,德語說得不好,克萊門斯·戈茨當時還在想,這樣做是否有意義,後來帶他的人說:「是的,他很不錯,但商學院不想收他,因為他的德語說得不夠好。」
    於是,克萊門斯·戈茨打電話給商學院,明確告訴他們,這不是他們該管的事,是市政府的事,市政府僱人,就要負責培訓他們,如果他德語說得不夠好,那就是市政府要面對的問題。
    如果他們又失敗了,可以說:是德國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損失,但這是市政府最基本的事,與阿爾謝布爾無關。
    阿爾謝布爾進步神速,最後以同年級前5%的優異成績畢業,進入了另一個只有2,500人口的奧斯特爾斯海姆市政府工作。
市政數位化
    厚厚一本巴登符騰堡邦的行政法規全集,它反映了這裡的數位化狀態,在接受行政助理培訓的三年時間裡,阿爾謝布爾不得不和它奮戰不懈,大家能和他談笑風生嗎?他有特別的幽默感嗎?他能勝任行政工作嗎?是的,他能!
    阿爾謝布爾就是從下往上學的,還有誰比同樣曾擔任過市長的克萊門斯·戈茨,更清楚他能否勝任這個職位,沒有市長克萊門斯·戈茨賢伉儷慧眼識英雄,就沒有今天的阿爾謝布爾。
努力獲得支持
    從培訓,到現在,尤其在競選期間,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支持。
    沒有克萊門斯·戈茨市長賢伉儷力挺,阿爾謝布爾根本不敢踏出這一步,踏出了第一步,阿爾謝布爾從此就沒有停下腳步,能不能當選,是另一回事,但克萊門斯·戈茨想,他當然可以在奧斯特爾斯海姆市競選,這樣的人,對大家都有好處。
    克萊門斯·戈茨沒有考慮過他是難民,或他的故事,只是在想,這傢伙不錯,這位老園丁市長,沒有以原始的難民身分,來定義阿爾謝布爾,但講著流利德語的阿爾謝布爾能忘記嗎?
    阿爾謝布爾腦子裡想些什麼,是顯而易見的,被淹死是什麼感覺?
    然後,所有媽媽和小孩們,都開始尖叫和祈禱,直到到達希臘萊斯沃斯島(Lesbos),阿爾謝布爾認為,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那些如噩夢的事情,不斷出狀況,在他生活的各個層面,住宿、工作和社交方面,都不斷出現困難。
    但,每當他想起那段經歷,想起那天晚上,他所經歷的一切,這裡的一切,看起來都像是在公園裡散步,從此天大地大,再也無所懼怕。
    該市選舉委員會主委尤爾根.福克斯(Jürgen Fuchs,前阿爾滕斯特市長)宣布:阿爾謝布爾先生的得票率為55.41%,當選奧斯特爾斯海姆市長。
用行動回饋感動
    親愛的市民們,在這樣一個言語無法表達的時刻,當然很難說些什麼,奧斯特爾斯海姆市,為整個德國,樹立了一個榜樣,一個寬容、開放、合作良好的典範。
    因此,阿爾謝布爾向大家致敬,真的無言以對,不論是投票給他的支持者,還是與他競爭的對手,都真心為他鼓掌。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歷史時刻,這不是一個橫空出世的神蹟。
    但,阿爾謝布爾們!都是這顆隨風落在此的種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奇蹟見證者。
難民救星—梅克爾:我們做得到!
    2015年,讓百萬的敘利亞難民進到德國,梅克爾一肩扛下,組織了大聯合政府,面對了各個地方選舉,她的執政黨敗選狀況,她仍然不在意自己的官位。第一點她要給德國一個新的名片,讓德國不是一個大屠殺國家的代表,而是一個人道主義國家的代表。
    第二點,她本人特別有同理心,她小時候就是東西德分治的難民,當年她的父親,是一位牧師,在東西德已經被隔開之後,她的父親,原來漢堡市(Hamburg),但是卻願意帶著她們到東德去。
身受牧師父親影響
    也就是說,她完全知道自己,是帶著進入一種不自由的共產集團統治的地方,為什麼?因為她的父親是牧師,牧師不是來享福,是來犧牲奉獻的。
    她爸爸認為在那裡有很多基督教的信仰者,可是因為共產國家,共產體制禁止宗教,於是她爸爸來到東德鄉下地區,在鄉下地區比較寬鬆一點,於是,就取得一種妥協,所以她們一家人一直被監視,她們就從漢堡市,到了東德地區的小鎮,在那裡他們一再被監視,她們父親要她們兄弟姊妹,低調、低調、再低調。
    為什麼?那裡的基督教民眾,需要她的父親!這是一個偉大的父親,給一個女兒的教育。
    當時,還沒有柏林圍牆,所以她們隔一段時間,可以回漢堡市看她們的親戚。
    直到柏林圍牆蓋起來那一天,她媽媽大哭,因為從此,她們再也見不到她們的祖母,見不到她們媽媽的母親、父親等等,一直到柏林圍牆倒榻為止。
    所以對梅克爾來說:什麼叫做難民,是她成長裡頭,很清楚的一個經驗。
    她認為這些敘利亞的難民,他們在敘利亞經歷——那麼嚴重的內戰,走那麼久的沙漠,度過那麼危險的地中海、愛琴海,然後一路,從南歐不斷的被毆打、被驅趕、被羞辱,最後走到了德國。
    難民們不是為了要來做恐怖份子,即使有,也只是少數個位數字,她認為大多數的人,他們都是當地敘利亞的菁英,對他們過去的未來的生命,帶著有強烈的使命感,而且願意讓所有難民,有更好的教育,所以她決定,不是收容,她決定讓他們,成為德國的一部份。
    對德國來說,第一個增加他們的勞動效率,因為德國的人口老化,他們需要這一群新軍,是願意努力認真,為他生活打拼的人。
    事實上,以漢堡市來說,漢堡市他們接納了一群難民之後,雖然一開始花了一大筆錢,安置這些難民,後來這些難民找到了很多工作,很多工廠,也都有了一些工人;很多老的理髮店,也終於找到有理髮師;很多咖啡店,很多藝術家,變成敘利亞藝術家,變成了咖啡店裡頭的主要主人。
    然後另外很多女性,可以去幫助很多家庭,來進行家庭的服務等等,最後他們兩年之後上繳的稅收,剛好打平了漢堡市政預算,花在這些難民安置上頭的相關經費。
德國新名片
    梅克爾一舉改變了——敘利亞難民百萬人的命運,但是她也因為那個關鍵時刻,面臨執政黨對她的各方面的攻擊、各方面的質疑,於是她在競選時就承諾,這是她的最後一任。
    什麼叫做偉大的政治家,就是這種人,她以犧牲她未來的政治前途,最終來換得德國可以擁有一個人道主義名片的國家。
    而敘利亞難民在那個地方,安置一段時間後,剛開始有人鬧事、有人批評,可是最後有一個童話故事的結局——敘利亞難民阿爾謝布爾九年如一日.努力新天地,不但講好德語,而且發揮電腦化專長,把德國偏鄉市政數位化,更以最高票當選全球第一位難民市長,奉獻所學.贏得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