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10第13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傳愛天使─劉麗紅
傳愛天使─劉麗紅(Liu Li-Hung)
【穿雲而出的太陽】

  佳音電台知名製作主持人劉麗紅,兩歲時正值台灣小兒麻痺症大流行,就在打完預防針後第二天,不知是針頭感染或是體內已潛伏病毒,麗紅竟一夜之間再也無法 走路,一輩子殘障。從此,麗紅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躲在房間裡不敢見人,就算是在學校,也總是低著頭,不和別人有目光接觸,成了內心封閉的身心障礙者。經 歷廿年的封閉歲月,在父母的堅持與鼓勵下,麗紅努力克服挫折、展開愛的翅膀,迎向生命真愛,健行爬山、深海潛水、公益演唱、廣播主持、結婚生子,不斷自我突破,實踐愛的奇蹟,不愧為「傳愛天使」。
 
【天與人的遙遠距離】 
  劉麗紅,女,1965年2月6日出生,兩歲那年小兒麻痺大流行,當時她也因此罹病,雖然父母不斷求醫治療,但她還是到了「終生不能走路」的地步,從此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走路。麗紅開始以腰側向一邊,就這麼在地上爬來爬去,爬過鄰居孩子跳房子、跳繩的日子,爬過同年齡孩子在田野奔跑的時光,直到他們穿著漂亮的鞋子站在她面前時,麗紅有的仍只是一雙拖在地上磨破了的腿。
  當時的麗紅覺得「天」離自己好遠好遠,「人」也離自己好遠好遠,她深深感受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往後廿年的歲月,麗紅自卑又自閉,整天將自己關在家裡,親友來也躲到房間裡,就算是在學校也是低著頭,不敢和別人有目光接觸,玩完全全封閉了自己與外界的連結。
 
【生命有愛綻放光亮】 
  一路走來,歷經艱辛;因為有愛,綻放光亮。麗紅罹患小兒麻痺後,父母從未放棄醫治她,母親背她到振興復建中心求醫,但因非家境清寒而遭到拒絕。不願放 棄任何希望的母親,從此每天背著她到治療室的窗口觀摩,回家後再依樣畫葫蘆的幫她復健,就這樣在外面「觀摩」到第七天,引起一位外國醫生的注意,他很好奇 為何有位台灣婦人每天都揹著一位小女孩站在窗外?詢問並了解實情後,這位醫生非常感動,於是親自引荐麗紅進入復建中心作治療,開始她的復健醫療。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讓麗紅走出自卑、走入人群,父母以種種方式訓練並激勵她成長。為讓麗紅努力向學,督促她唸書上大學,要求她跌倒要自己爬起來;為了讓麗紅接觸人群,每週在家中請客,母親更告訴她:「你不出去見人,我把人帶回來見你。」此外,還軟硬兼施地讓她參加各種活動,以半強迫的方式讓不願意出門的麗紅接觸社會。在當時看來嚴格的訓練,卻也成就麗紅現在不僅擁有自己的事業外,更有著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
  而麗紅人生中最大的轉淚點,就在大二那年,一次為殘障者舉辦的健行挑戰活動,激起麗紅內心無限的鬥志。在一般人不一定能走完的路程,麗紅拖著沈重的鐵 鞋、兩手撐著雙枴杖忍著痛、忍著淚,一步一步拖著、走著,全身傷痕累累的她花了四個多小時,奮力一次走完全程12.5公里。從此之後,麗紅發現自己並沒有 那麼脆弱,很多別人能做的,自己也可以做到!
  隔年,麗紅挑戰深海潛水,成為全團唯一潛入深海的殘障女孩。當麗紅潛入7公尺海底時,她從湛藍的海底抬頭,海平面灑落一片金黃,陽光從微小的細縫間悄 悄鑽落;安靜深海裡的手中捧陽光,麗紅豁然開朗,發現自己的世界並不像海底般幽暗,而是能綻放光亮的。
 
【終身成為傳愛天使】 
  親友與上帝的「愛」,把麗紅從痛苦的深淵救拔出來,轉變為自信的人生。因此,麗紅立志將全部的人生都投身於「傳愛」的行列中。
  麗紅開始從事廣播工作,不停地自我訓練,抓緊每一次發聲的機會,不斷累積現場直播的能力。1988年,麗紅錄製生平第一個公益性的節目,以清晰的思路、溫柔的言語,成為在空中散播希望和愛的使者。
  多年來一直堅守在廣播的崗位,在中廣、正聲、台北、台廣、幼獅、健康和佳音等電台,麗紅用溫暖、熱情的聲音問候,鼓勵聽友以正面積極態度面對生活中每 一個挑戰,因此榮獲四座金鐘獎之「社會建設獎」、及「廣播金音獎」最佳公益性節目主持人獎及廣播「金鐘獎」的雙料入圍及廣播金音獎二度入圍。
  除了聲音的恩賜,麗紅也寫書、譜寫勵志歌詞用文字記錄心情的起伏轉折。麗紅盼望能以對人的關懷與感恩、對環境變化的細膩觀察,透過她親切感性的字句,讓體貼溫柔的觸摸從紙頁透了出來,鼓舞並感動更多的人。
  1994年,麗紅在一次教會的聚會中,邀請許銀嬌(小雨)與她一起組成「陽光與小雨二重唱」,兩個身心障礙女性的組合,立志到各地以歌聲與故事分享來關懷社會。陽光、小雨的同時出現就是希望以歌唱為彩虹橋,用音符將愛傳給更多需要愛、需要陽光、需要滋潤的人。她們走遍許多各級學校、社區活動、育幼院、安 養院、醫院、安寧病房、全省監獄及等地,藉由她們的歌聲與分享傳遞出去,幫助更多人站起來,走出黑暗。
  麗紅說:「殘障者不應該自怨自艾,一直等著人家來照顧,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有許多事情看似不可能,但是,學習換個方式、角度,都會有新的契機,因此,「不論是身體或是心靈有受傷的人,一定要自己努力站起來,把握屬於自己的機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