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10第13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監獄先生─黃明鎮
監獄先生─黃明鎮(Huang Ming-Chen)
【受刑人的明燈‧非行少年的導師】

  「Tie a yellow ribbon around the old oak」(黃絲帶繫在橡樹上)-一首流行美國70年代的歌曲,真實描述著一位受刑人在刑期期滿的尾聲,在回家的前夕,寫信給妻子表達思念與近鄉情怯:「如果你還願意接納我、寬恕我,請在家門前那棵老橡樹上繫上一條黃絲帶,如果我看見老橡樹沒有黃絲帶,我會識趣的離開……」,結果出獄那天,當公車接近他家門口時,遠遠的就看到黃絲帶繫滿了老橡樹,全公車上的人都與他一同歡呼。這是每位受刑人內心深處最盼望的一刻!盼望出獄後還是能被親朋好友所接納……。黃明鎮,一位滿頭白髮卻充滿智慧的牧師,總是對受刑人、中輟生循循善誘,不僅在更生人的路上繫上黃絲帶接納他們,更早在受刑人服刑時,就在獄中繫上滿滿的黃絲帶,帶領受刑人走出自己的心牢。
  二十多年來,黃牧師走遍了全台大小監所,用愛心教化輔育過每 一位受刑人,不斷地到監所去探望,將生命的信息透過真誠的關懷,漸漸將正面的力量傳遞給那些徬徨無助的受刑人。黃明鎮牧師燃燒自己,點亮一盞盞心燈,奮不顧身,到監獄去傳福音,希望受刑人真心悔改、重新做人,幫助受刑人恢復自由,不僅僅是身體的自由,還包括心靈的全然自由,將受刑人從黑暗的角落引領到平安的道路上,不愧為「監獄先生」。

【基督的萌芽】 
  黃明鎮,1944年6月23日出生,目前為國內著名的基督教更生團契總幹事,主要工作範圍包括:監所的教化輔導、受刑人家庭關係重建及邊緣少年與出獄人之安置輔導等,著有《監獄天使》等書。他從小生長在彰化鄉下, 童年時,家鄉沒有教會,第一次接觸教會是在初中一年級,他參加了夏季主日學,有位傳教士在一棵百年茄苳樹下向他及一群孩子傳福音,心中覺得無限感恩,後來 教堂就蓋在那棵百年茄苳樹前百公尺的空地上,更覺奇妙不已,從此大家有了聚會場所,教友也越來越多。高三時為了聯考,他搬來教會與駐堂老牧師同住,每日靈 修學習,造就他內心溫和平靜,並能專心讀書為聯考而衝刺,他順利考取國立師範大學及中央警官學校(現今中央警察大學的前身)。 
  他放棄師大而選擇就讀中央警官學校。一年級時在艋舺教會受洗成為基督徒,經過四年的嚴格警官訓練,畢業後即在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服務,後返回警官學校任隊職官。1971年,為了能與同學一較長短、早日當上「警察局長」,他選擇到美國留學再進修,誰知道當時只想讀書、拿學位,早日功成名就的黃牧師,卻在多年後成為全職的傳道人,從警官變成輔導受刑人的牧師。

【留美的歲月,鍛鍊出輔育受刑人不怕難的性格】 
  當了四年的警官後,黃明鎮於1971年自費前往美國加州州立 大學攻讀「犯罪防治學」,當時身上只帶了二千三百美元,繳了學雜費及學生宿舍費後,所剩無幾,便利用課餘打工賺取學費,包括在餐廳做三明治……,半年後, 妻子來美依親生活,為了減輕負擔,搬離才承租的宿舍,夫妻二人一起打工,研究所的學業就在這半工半讀間完成了。留學時期的打工歲月,不但能自給自足,更讓黃牧師養成能吃苦、不畏縮、勇往直前的性格,對於日後的監獄教化工作大有裨益。 
  取得碩士學位後,黃牧師再進入美國舊金山神學院深造,研究 「人類犯罪之源由及治本對策」。留學期間,他一直在附近華語教會聚會及幫忙。1976年,大女兒出生了,黃明鎮也自神學院畢業,有一天在教堂打掃完畢,他一人獨自坐在教育樓樓梯口,思考未來人生的道路,這時從停車場走來一位小姐自我介紹,說她工作的住友銀行(Sumitomo)需要一位會講廣東話的人,只 會一點點?語的黃明鎮前去應徵並獲錄取,後來還當上人事訓練部門的幹部。對他來說,近四年的銀行工作是上帝給的,也是上帝給他「3G」關卡的考驗-金錢關 (Gold)、女色關(Girl)、名譽關(Glory)。 
  當了幹部後,銀行工作更忙了,經常加班,許多教會的事奉、活動必須被犧牲掉,於是他默默禱告,求神賜給他一份可以不必加班的工作。沒多久,一位教會弟兄拿了一張加州政府招考社會服務工作人員的報名表,說「這很適合 你,可以試試」。他如願考上,便離開了銀行,到政府單位去做社會福利的服務工作。

【如魚得水的家庭與教會生活】 
  在加州政府社會服務部上班的8年多,是黃明鎮最愉快的一段時光。一方面是政府有健全的人事制度,假日多、福利好,讓他可以過著正常的家庭與教會生活;另一方面因工作性質屬於「責任制」,只要把將他必須服務的一百多 位來自各國的政治難民的安頓工作處理好,就平安無事,所以做起來特別輕鬆愉快。在美國服務難民期間,讓他對人間疾苦與生命價值有極深的體會。有一年的感恩節,教會邀請難民聚餐,席間一位越南難民代表致詞說:「對我們難民而言,天天都是感恩節。」,讓他印象深刻。 
  在神學院讀書時,教會牧師把新成立的國語部交由他負責。在他工作後,他把業餘時間都擺在教會,「副業」(教會工作)幾乎成了「正業」。後來國語部漸漸茁壯,人數越來越多,本由他一人獨撐的國語部發展成「七人小組」,奠定國語部日後發展的美好根基。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養蜂的工作,他如法泡製在家後院養了 一窩蜜蜂,在養蜂的過程中,當蜜蜂過剩時,牠們會自動「分家」,由老蜂王培育女王蜂,然後自己帶著一群子女重建新窩,把舊窩留給即將破繭的女王蜂,這種讓 位的美德及自然外展的現象,讓黃明鎮深刻領悟到「植堂」(開拓新據點)。於是經由教會同意,他在他處「植堂」──開拓一家佈道所,雖然兩頭跑很辛苦、疲累,但他的心卻是喜樂無比,以能為更多的教友服務而感恩。

【返台宣教,面臨人生重大抉擇】 
  植堂後沒多久,二兒子也出生了,他在1986年某日靈修時,聖經的一段話:「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深深地觸動了他的心。他回想起初中時去教會蒙了恩,現在該輪到他飲水思源,回故鄉還「福音債」的時候了。有感動就得有行動,他寫信給家鄉的教會,希望安排與年輕人聚會, 於是趁著假期帶著一家人返台短宣。 
   剛下機,那句話「被擄的得釋放,受壓制的得自由」又迴盪耳邊 ──那不就是要他去關懷在獄中的人嗎?所以先後到了台北土城少年觀護所、彰化少年輔育院向數百位的少年傳道。看到這些孩子身陷囹圄,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他心想如果他們能像他一樣早點接觸到教會,今天應該就不會在這裡了。在彰化少年輔育院的課程結束後,有位年輕的老師說她是「更生團契」派來的駐院傳道,希望他能與團契總幹事陸國棟先生見個面。離開台灣10多年,黃明鎮不知道什麼是更生團契,更不知道是退休的典獄長陸國棟所創辦。 
  就在要返回美國的前兩天,黃明鎮夫妻到了更生團契與陸國棟先生見了面,隔日午餐後長談,陸國棟先生說,他已七十多歲,「像一部老爺車,開得還可以,但不知哪一天會拋錨。於是與更生團契董事們禱告,求上帝給我一個接班人」,說著說著,便舉起手莊重的指著黃明鎮說:「我想你就是那位上帝要給我們的接棒人!」黃明鎮夫婦兩人都愣住了,覺得不可思議,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陸國棟先生見狀也覺不好意思,說:「沒關係,你們回去美國後禱告禱告,如果有感動,就要順服喔!」。

【全職傳道人】 
  當時,黃明鎮夫婦兩人在美國都有工作,收入也不錯,教會事奉更是順心,況且兒女還小,在美的岳父母年事已高,根本沒有回台的理由與打算。但沒想到陸國棟先生的話是認真的,沒多久就來信說,更生團契董事會已經通過聘 請你來擔任總幹事,希望能在三個月內答覆。對黃明鎮來說,這是人生的一大考驗與抉擇。在與岳父母及家人禱告及商量後,他們願意割捨,而教會方面也允諾照顧 兩個老人家。事情有了妥善安排,他便回信給表達願意承擔這個任務,但新的佈道所才設立,暫時走不開,請給他二年時間。更生團契說,二十年都等了,二年沒問 題。 
  1988年7月,黃明鎮攜家帶眷,回台灣來接手這薪水不到原本的五分之一的工作,展開長期宣教之旅,迄今已過了十七年。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折,當時到美國留學,只是想去讀書拿個學位,以便早日當上警察局長,誰想到十七年後回到台灣,卻當了牧師,成為一個全職的傳道人。

【陪人犯坐牢,親身體會,將心比心】 
  自美國返台的黃明鎮牧師,全心全力投入更生團契的工作。為了了解獄中人的心理與生活情形,他請擔任典獄長的警大同學安排他坐牢一天,親身體驗鐵窗下的滋味。在少年觀護所中,他與一百多位少年犯共處,了解他們的生活 作息,更了解失去自由,生活是如何的不好過。他也頭一遭吃到「牢飯」,雖是大鍋菜,有魚有肉有青菜,伙食幾乎比一般家庭還好,但他卻看到他們狼吞虎嚥,草草結束,因為失去自由,即是山珍海味也是無滋味。他教他們禱告,勸他們要爭氣,不要再迷失。經過一天一夜的「囚犯」生活,他收獲良多。晚上同房的七個孩子 後來寫信給他,感謝他一天一夜的陪伴,信的末了還問他:「叔叔,你什麼時候再回來?」因為這一句話,讓他對青少年特別有負擔,也才有後來的「信望愛少年學園」。 
  在接手基督教更生團契後,他每個星期一會到各監所從事大型的佈道,向受刑人傳福音。星期二和星期四,則到台北看守所或台北監獄做更生團契的聚會,為受刑人做個別輔導;每一年一定都會把全省的監獄走過一遍。至今他的足跡踏遍全島,見過無數的囚犯。他也是監所內的榮譽教誨師,舉凡少年犯、女囚犯、重刑犯、死刑犯,他都經歷過。有些頑劣分子,在監所內鬧房、不吃飯、想自 殺,或是擺著一副「爛命一條」的人,也都會交給他處理,經過他手的死刑犯已超過二百人,他不放棄任何一個受刑人,因為他說,即使一百隻羊的羊群裡只有一隻 迷失了,都要把牠找回來。

【死刑犯的悔悟】 
  就像一九九七年白曉燕綁架案的主犯陳進興,從他被收押到台北看守所開始,黃明鎮即對眾人喊殺的陳進興展開宗教上的教誨,有人勸他「別去碰這個人」,但是他相信上帝的憐憫。經過一段時日,他認為執行死刑前的陳進興的 確已經向神的道路上悔過、前進,並設法將陳進興在獄中所寫下的自我告白,尋找出版商出版。以上種種,都讓黃明鎮承受了來自各方的壓力及罵名。許多人認為陳進興是怕下地獄所以信耶穌,黃明鎮牧師認為其實是因為被挾持的南非武官卓懋祺一家人「真愛」的饒恕。他們寫信鼓勵他,要回南非前還去監獄看他,送聖經給他。還有新竹一批愛心媽媽們鍥而不捨的關心與禱告,才打動陳進興頑劣的心靈。 
  除了陳進興,一些在台灣治安史上知名的罪犯,例如胡關寶、劉煥榮、溫錦隆、吳新華集團的李德善等人,都經過黃明鎮牧師以基督教信仰改變了他們的心性。因為黃牧師認為,作惡之人其背後幾乎都有一股邪魔的力量在驅使,除非這些罪犯的心靈得以改變,否則無法得到平靜。 
  在接觸的眾多死刑犯中,黃明鎮對黑道大哥劉煥榮的印象最為深 刻。劉煥榮混黑道前曾上過教堂,在獄中接受輔導後,就接受了耶穌。他不但自己信了神,還向牢友傳道;不但自己作畫,還教他們學畫練字,鼓勵他們寫信回家報平安,因而被同囚們稱為「劉牧師」。他不但成為牢中的模範,也變成受刑人真正的大哥。劉煥榮的畫作,頗有藝術水準,還義賣贊助慈善機構。他在接受執行死刑 時說:「過去死在過犯之中,如今我跟基督一同活過來。」真正的改過令他態度坦然。兩年多的接觸,對於他的一句「黑道無英雄」的警語,儘管事隔多年仍牢記在 心。劉煥榮說:「黑道沒有英雄,都是狗熊;英雄在教育界、在警界,像火燒車中為保護學童而犧牲的林靖娟這樣的老師以及照顧民眾生命財產的警察,才是英雄; 奪取別人的生命財產者,都不是英雄。」黃明鎮說,劉煥榮能夠認錯贖罪,反過來關懷人犯,雖然槍下無法留人,卻給人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 

【家人的愛與接納是受刑人自新的鑰匙】 
  基於長期關懷全國受刑人及其家屬,深感犯罪被害人身心靈重建之重要性,更生團契便以實際行動每年聖誕節舉辦「天使樹」活動,與各地教會合作,將禮物送到受刑人家裡,並鼓勵孩子們在收到禮物後寫封信給牢中的爸爸或媽媽,結合各界,幫助受害人及其家屬,從傷痛中站起來,重新面對未來。他也呼籲社會與家庭,以包容的心胸,接納出獄的更生人,再給他們一次機會,讓他們能自立更生,避免再犯錯回牢。黃明鎮說,「家人的愛與接納是受刑人自新的鑰匙。」如能張開雙手歡迎更生人,就能減少他們再犯的機會。 
  更生團契也設有中途之家,照顧出獄的受刑人,輔導邊緣少年,提供了工作技能訓練,培育受刑人在公益單位工作,希望他們可以再次走入社會,降低再犯率。黃明鎮說:「受刑人缺乏自我肯定,又容易受到誘惑。中途之家希望 幫助他們在工作中肯定自己,也藉由每天的讀聖經禱告,讓他們加強抵抗誘惑的能力。」

【家好,犯罪就少!!】 
  接觸受刑人多了,才了解青少年犯罪問題嚴重的原因──「都是家庭問題」,青少年小時候得不到父母親的愛與家人的關懷,導致後來行為偏差而犯法,進而作奸犯科成了受刑人。從事監獄服務後,黃明鎮受聘為監獄的義務教誨 師,但台灣監獄一個教誨師平均要面對4百名受刑犯,他認為這樣要達到教誨的功能,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些青少年到監所後,教誨師又那麼少,根本得不到真 正的矯正教誨,又怎能變成好孩子呢?這種現象令黃明鎮憂心忡忡。 
  更生團契為照顧邊緣孩子,曾在北投設立小型少年之家,十年內 輔導了六十名孩子。他們發現,青少年虞犯只要多加關懷、提攜,就會走上正途,遠離犯罪。有鑑於青少年犯罪預防與矯治工作的重要性,黃明鎮決定在花蓮光復鄉創辦「信望愛少年學園」,經過5年的籌備與奔波,終於2002年2月開始收容學員。少年學園專門收容行為偏差的孩子,適時予以矯正。他說:「我願意張開雙 手擁抱他們,讓他們讀書。」他常到學園去陪他們,跟他們一起生活。至今已輔導過150名學員,在離園的100名青少年中,9成以上均能上進升學或穩定的工 作,只有少數再犯。

【飛行少年,起飛吧】 
  為了建立孩子們的信心與體會成功經驗,黃明鎮更獨樹一幟,教導他們騎一輪車。根據日本犯罪學研究發現,會騎一輪車的孩子不會變壞,所以日本小學生都要學騎一輪車。黃明鎮說,「一輪車講究平衡,必須運用大腦、小腦。 講究平衡的結果,思想不會偏差,行為也就不會偏差。」他以六十一歲高齡,率先學騎一輪車,再教孩子們,並與引進一輪車的板橋地院觀護人盧蘇偉帶領30位孩 子,以20天完成一輪車環島1千公里的壯舉。這一過程還拍成紀錄片「飛行少年」,並得到第10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等榮譽。 
  牧師表示:「這類曾被社會和家庭遺棄的孩子,個性都較為孤僻,沒有自信心,做事情都提不起勁,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學了獨輪車後,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現在每個孩子都是抬頭挺胸的模樣,因為獨輪車,讓孩子發現自 己的價值。他們亟需要有成功的經驗,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耗費這麼多的人力和物力,就是要他們了解到被愛和成功的經驗是如此的重要,這甚至可以決定一個 人一生的走向。這樣的投資,就是要給予這群少年去體驗從來沒有被滿足的愛和成功經歷!」

【我永遠不放棄他們!】 
  黃明鎮對學員們抱著很大的心願,就是把中輟生變成畢業生,畢業後再成為大學生,「將來有一天,送他們出國留學,然後返回台灣,服務社會。」他說:「我永遠不放棄他們!」。 
  黃明鎮牧師及所有同工們到監所、學園去關懷、教化受刑人、中輟生,如同在河流下游拚命救人,雖然上游不斷有人墜河,救不勝救,但他們救人的手從未停歇。 
  在上帝的帶領下,黃明鎮至今未有倦容,他要像「監獄先生」般,愛人如己;他要繼續進出監所傳福音,以愛感化受刑人、中輟生,幫助他們走出一條正路。 
  因著基督的愛,黃明鎮勇往直前,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