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報導> 2001年> 超大智身障少年出國求學 變天才
超大智身障少年出國求學 變天才
患腦性麻痺 童年被譏「智障」 謝奇宏赴南非奮鬥十一年 如今是碩士生 
 
     2001年12月7日 聯合報/5版/話題【記者:潘彥妃/臺北報導】
     謝奇宏,現年二十六歲的腦性麻痺患者,民進黨主席謝長廷的親侄子,曾經,他在臺灣讀國小的六年,就像不少身心障礙者一樣受同儕欺淩,「白癡、智障」是他 的綽號,身上被打被揍的瘀青是他的記號;但現在,他不但自南非開普敦大學歷史系以「最佳學生」畢業,並且正在攻讀開普敦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成績優異, 特別在文學、電腦方面特具稟賦。 
     謝奇宏說,他希望有一天腦性麻痺患者取得高等學位是常態,不再是例外或奇蹟、不再引起大家額外的關注,那才是真平等。這是做得到的,謝奇宏以自身的經歷證明。 
     謝奇宏在昨天他的自傳「獨角獸,你教我怎麼飛」新書發表會中,看來自信昂揚,一百七十公分的身高,兩道濃眉,一身筆挺的黑西裝、白襯衫,不再是當年那 個飽受欺侮、瑟縮自卑的國小男生;雖然他的咬字仍不清楚,臉部表情扭曲,講起話來手舞足蹈,但只要用心聽,會發現他大方幽默的話語令人會心一笑,早就忽略 了他腦性麻痺的障礙。 
     但這一切得來不易,是謝媽媽隻身帶著謝奇宏及他的妹妹、弟弟,遠渡重洋到南非求學,一路從特教中學六年、開普敦大學歷史系四年、現在的碩士班一年,總共在異鄉奮鬥了十一、二年才開花結果。 
     這也是讓謝奇宏感傷之處,「如果在臺灣,我可能只能在街頭賣彩券吧」!在臺灣常被視為沒前途的腦性麻痺兒,卻在南非這個原本全然陌生的國度,因為完善 的特教體系,讓他恢復自信和尊嚴,也發揮了他本具的學業潛能,成功回到普通主流教育制度中,得到他應得的學位肯定。 
     謝奇宏因為出生過程缺氧,而腦性麻痺,在臺灣讀國小的六年中,幾乎一路都是最後一名,因為當時學校中沒有特教老師,大家不知道教育腦性麻痺兒的理想方 式,他因為握筆不便無法寫出漂亮小字,總是得到壞成績。小朋友的殘忍也讓謝奇宏被稱為「白癡、智障」,甚至有小朋友強脫他的褲子、用腳踢他的肚子,到現 在,國小那段回憶仍讓謝奇宏覺得不堪回首。 
     謝媽媽於是下定決心帶兒子到國外受教育,但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都太貴,最後在朋友介紹下,遠渡重洋去到南非開普敦。謝奇宏說,南非早在一九五0 年時,就可以為殘障兒童成立四所腦性麻痺患者學校,同時提供住宿與物理治療,現在的臺灣政府資源比當初的南非要好得多,但仍然連一所腦性麻痺專門學校都沒 有。 
     謝奇宏的天賦像被挖掘出的礦藏一樣源源不絕展露,他的電腦學得飛快,甚至專門幫南非學校裡的老師、電腦教室修電腦,被封為「電腦天才」。有了電腦,他的文學天分也終能化為一篇篇獨具巧思的詩文發表,因為他寫字不便,沒有電腦等於沒有手。 
     談起未來,謝奇宏自信滿滿地說應很快就可以拿到碩士,想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因為自身的經歷,謝奇宏對臺灣的教育體系有很多想法,從他的書上可以看到許 多具批判性的觀點。他甚至說,如果可能,想進軍政壇,當身心障礙者的代言人,改造臺灣教育;不過他的叔叔謝長廷不贊成,謝長廷說,謝家的小孩最好都不要從 政,太辛苦了。 
     不過謝奇宏還是打算把握機會,在下周安排好會見教育部長曾志朗時,趕快對曾志朗提出建言,他的希望是有朝一日臺灣的身心障礙者考上第一志願、拿到最高學歷,都不是新聞,因為他們本來就有這分能力,只是看社會給不給一個平等的環境。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