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報導> 2001年> 用自己的方式向生命道別
用自己的方式向生命道別  
     2001年12月09日 中國時報【記者:鄭至勤/採訪報導】
     「我突然明白此生再也見不到你了……,最後的一次擁抱,擁抱是為了分離……。」八○年代,當時旅居紐約的女作家曹又方,在描寫一段發生在海外的短暫戀情的短篇小說「送君千里」裡寫下了這段略帶感傷的文字。 
     跟熱愛的人生說再見,那種痛楚當然不下於跟所愛的人情感撕裂。 
     文采與美貌一樣絕倫、年近六十還被譽為「文壇維納斯」的出版界女強人曹又方,四天前別出心裁舉行了一場「快樂生前告別式」,在忌談死亡話題、對於葬禮形式一向潦草的寶島,堪稱創舉。 
     著名的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寫於一九八六年的「葬禮」詩作,用了三十五句毫無關聯的荒謬日常對白,幽默的描述肅穆葬禮上生者幾近搞笑的喧嘩吵鬧,對於每個人經常不得不出席甚至遲早要親身經歷到的「葬禮經驗」,做了驚心的提醒。 
     誰會是你告別式的嘉賓?誰會為你留下不捨的淚水?誰又會是真正瞭解你而且完全尊重你最後遺言的人?你的葬禮上要放什麼樣的音樂?你真的要穿上那毫無個人特色、剪裁絕對不合身的壽衣,做為你在世的最後形象嗎? 
     曹又方的生前告別式,的確對每個健康或不健康的人,拋出了好多不得不令人深思的問題。 
     已逝的西班牙導演布紐爾,在他的自傳裡的最後一個章節即虔心祝禱自己能有一個「緩慢的死亡」,他不否認自己有時也想要像他一個好友在玩撲克牌的時候突 然死亡,但是如果真能選擇,他還是希望能有更從容的時間提早跟一些人或非常喜歡的地點或是山嶽、河流、雲霧一一道別。 
     死亡是必然的,道別的方式卻未必只有一種。還記得去年底逝世的大陸網路作家陸幼青傾注他最後的一點氣力在他死亡前的一百多天用電腦逐步敲下他的「生命 的留言──死亡日記」,在他死亡以後,大陸的網站「榕樹下」還為他舉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網路葬禮。 
     如同陸幼青自己所說的,他對於這種絕境中的歌唱會如此美麗感到驚訝,用文字記錄自己將死的心情是美絕的,而能夠在自己還活的時候,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有意識的告別人生,也確實是一件無憾且美好的事。 
     能夠顛覆世俗傳統規範、在有生之年參加自己的葬禮,並且親自跟好友家人相擁告別,顯然越來越是大家的夢想。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日,日本的藝能界人士水 の江瀧子在她七十八歲生日那天舉行了一場「在世的告別式」,二○○一年十二月五日,臺灣的文壇女作家曹又方也在她六十歲之際,舉行了一場歡笑聲與淚水交錯 的「快樂生前告別式」,而今年八十二歲的女醫師莊淑旂也在她剛出版的回憶錄裡表示,她正在思考這樣的告別式對她是否合宜。 
     在朋友眼中向來特立獨行、從不放棄主導自己生命一切的曹又方,在她的臨別派對裡,清清楚楚的讓她的好朋友們看見了她至死的堅持,「好好地活,也要好好地死,死亡,可以是一個完美的句點。」
     資料來源:中時新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