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報導> 2010年> 社評-大陸微博元年啟示錄
社評-大陸微博元年啟示錄 | |
2010年12月31日 旺報 【記者:編輯部/整理報導】 | |
今年1月2日,本報刊登了經過我們內部評選的2009年中國大陸十大新聞,其中「線民3.6億,網路問責成風」位列第三。 在相關的專題報導中,本報記者寫道:「網路中國是一個由知識階層和中產階級構築的『青年中國』。線民在家中敲打著鍵盤、移動著鼠標來獲取訊息、與他人 交流、享受影音娛樂、做網購網拍」,「中國線民以星火燎原之勢,在政治、社會、經濟方面施展影響力」。記者動情的指出:「網路的青年中國,體現了正義,伸 張了民權,提供了追求個人幸福的空間,3.6億中國線民是2009年地球的亮點。」 這股極具中國特色的「網路民主」大潮,一發而不可遏抑,在2010年,又有了新的聚焦點,就是中國大陸版推特??微博的盛行,在眾多社會政治事件中, 微博發揮了極大的力量,傳播線民發佈的訊息與意見,突破若干資訊流通的障礙,對一些衝突性事件進行即時報導,在事件的進展與解決上發揮一定的作用。 在今年底本報評選的年度中國大陸十大新聞中,「微博異軍突起,圍觀改變中國」位居第六。這並不是我們的獨家創見,大陸媒體對微博的社會(當然也是政治的)效應早有高度關注。 微博當然不是今年才在大陸出現,在今年初,1月15日出版的大陸《新週刊》就以「微革命:從推特到新浪微博」作為封面故事,對微博在大陸的發展做了階 段性總結與前瞻。大陸最早研究網路的傳播學者胡泳認定這是場「傳播革命」,「未來頭號媒體格局初現」,而「比傳播革命更重要的是微博可能帶來的社會革 命」。一年來的發展,的確讓我們看到了傳播革命帶動大陸社會變革的一點苗頭。 於是,在今年下半年,「2010年是中國微博元年」的說法被提了出來,新浪網更發佈了《中國微博元年市場白皮書》。據統計,在2010年,中國微博市 場註冊用戶數量達7500萬,比2009年增長了837.5%。從名人大腕到升鬥小民,從企業到官府,都大舉進駐微博。 年底,廣東《時代週報》選出了「微博治理時代十大事件」,新華社旗下媒體的文章標題是「微博元年:圍觀給力中國」、「2010:微博問政力不微」,而 中國新聞社旗下的《中國新聞週刊》在年終特別評選了2010影響人物,其中「特別致敬」的物件之一是「微博公民」,因為「微博不但是中國進步的表現,同時 也刺激了中國公民社會的發育」。 在臺灣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微博被賦予如此重大的責任與意義,甚而有些沉重,箇中原因在於大陸社會由於權力不對等而產生的資訊不對稱問題,猶較臺灣嚴 重許多。在中國大陸,下情並非不能上達,只不過需要經由官方壟斷、不透明的管道(如情治單位、記者內參)傳達,一般民眾難以獲得這些「參考消息」,在眾多 敏感性議題、事件發生時,群眾還容易被冠上「不明真相」的帽子,橫遭打壓。 網路的發展、微博的出現多少突破了訊息封鎖、多少起了制衡權力傲慢的作用,但要說「圍觀改變中國」或許仍過於樂觀,畢竟權力運作的邏輯並沒有也無法被網路民主所根本改變。 從這個思考出發,我們倒覺得近日廣州媒體報導的女檢察官義舉相當值得重視。原來,5年前一位江西女子在廣州淹死了親生女兒,處理此案的檢察官楊斌調查 發現導致此案發生背後的生活、經濟與社會因素,檢察官不但努力讓嫌犯獲得輕判,更運用體制內的身分與權力,協助這個家庭解決各種困難與紛爭,徹底扭轉了他 們的命運。 在接受記者訪問時,這位元檢察官說道:「我能夠利用我的身分、地位、權力,去為老百姓確確實實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不是權力的依傍,而是權力的回歸。我是為老百姓做事,不是為自己。」 這位檢察官的行為固然令人敬佩,她的理念更為重要,而且直指體制的要害。如果透過官員養成、公民教育和制度規範,讓「權力的回歸」能夠全面實現,如果 透過更多的、一個又一個的楊斌在體制內生長,逐步建構善的體制、建構合理的社會秩序,有一天,微博將可以卸下它身上沉重的負荷,回歸原本單純社交聯繫的功 能,而人們也無須再癡癡的期待的「圍觀改變中國」。 |
|
資料來源:旺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