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觀服務> 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2010第13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醫界活寶─周汝川博士
醫界活寶─周汝川博士(Chou Ju-Chuan)
【永恆的教育先知‧自在的健康達人】

  
「創立中山醫,此生不虛度,高球繼續打,康樂度餘生」-這是中山醫學大學創辦人周汝川博士的「百歲願望」打油詩。
   周汝川博士憑著無比堅強、捨我其誰的毅力,投入半世紀的辛勞,貢獻出大半的土地與財富,一磚一瓦、一步一腳印,打造出今天的中山醫學大學及中山醫學大學 附設孫中山紀念醫院,而今,校園扶疏、英才輩出,懸壺濟世、救人無數,他傳奇的歷程,就如同一本醫界的百科全書,篇篇精彩,不愧為「醫界活寶」。
 





【富裕的幼年生活】 
  周汝川,1917年2月12日出生,父親是彰化人,母親是台中人,由於母親是長女,所以父親是招贅的,依照習俗,他應該跟母親姓「賴」。但母親生他之前,已連續生了二個姐姐,外公擔心母親生不出兒子,於是先領養了一個兒子,也就是他的大舅,為避免日後衍生分家產的問題,所以他出生後依然跟著父親姓「周」。
  他的外公是台中的大地主,爸媽結婚後,外公就給了母親十多甲的土地當嫁妝,母親是富家千金,結婚時還有ㄚ鬟陪嫁,後來這位ㄚ鬟也成了我們的小媽,母親與小媽共生了11個小孩,但兩人感情很好、相處融洽,彼此的兒女也都沒有嫌隙、相互扶持。
  父親過世時年僅四十九歲,因此對父親的印象比較不深。父親原是小學老師,專門教日文,結婚後就不再教書,與母親共同打理房屋租賃的工作,但因為父親身 體羸弱,在周汝川念台中附小(今忠孝國小)六年級時,父親就因為心臟病住到台北的醫院,母親為了照顧父親而長住台北,在沒人督促念書的狀況下,成績愈來愈差,沒能如願考上台中一中。在那個年代,必須要通過考試才能進入台中一中就讀,否則,台灣人只有兩所學校可以選擇,一是台南長老教會中學(今日長榮中學的 前身),二是淡水中學,最後,他選擇到台南念書。
 



【日本的留學生涯,奠定一生的志業】 
  當時台灣處於日據時代,台南長老教會中學的校長萬榮華是英國人,因此不祭拜日本神社,日本政府因此不承認台南長老教會中學的學歷。母親擔心他自教會中學畢業後,不具備報考台南專科學校的資格,就在他十六歲那年,將他送到日本基督教關西學院中學部念書。中學畢業後,從一萬多人脫穎而出,順利考取只錄取八 百人的日本齒科大學。有趣的是,當初選擇牙科,其實除了確定已經通過考試錄取,沒心情再去報考別科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我母親。因為媽媽家非常有錢,別 的人家總是為了三餐而苦惱,沒多餘的錢買糖果,但媽媽很愛吃甜食,當時又沒有保建的觀念,不到四十歲,牙齒就掉光了,所以她非常贊成我去念齒科。
  他在日本念書期間,母親帶著小媽及弟弟、妹妹共九人一起到日本生活,為方便照顧一家大小,便在東京買了一棟120坪的別墅。由於外公是秀才出身,母親 也跟著外公熟讀四書五經,母親在日本閒暇期間,便免費教附近孩子念書,家裡的工作,全權由小媽負責。後來弟弟分別畢業於日本電機專科、早稻田大學、齒科大學,妹妹自日本女中畢業後才返台工作;而兩個姐姐雖然沒能到日本留學,但他們一樣擁有高學歷。
  齒科大學畢業後,周汝川在日本齒科診所實習九個月,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就返回台灣逃過一劫。日據時代,當牙醫的收入很高。在學成歸國後,26歲那一年,就已經開設了「汝川齒科醫院」,當時台中市的齒科醫院不到十家,其中還有部分是日本人開的,但生意沒想像中那麼好。台灣光復後,就將診 所改名為「中心齒科診所」,生意也漸漸好轉。



 
【中山醫學院的緣起】 
  1955年,周汝川38歲那年,創設了「中山牙醫專科學校」,創校過程極為艱辛,遇到了重重阻礙。創校源起於高雄「東方工專」創辦人許國雄。那年,許 創辦人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在菲律賓召開的「遠東齒科會議」。當年台灣還沒有高速公路,從台北搭車回高雄往往必須耗費一天的時間,當許國雄從菲律賓返國後,便 致電說明會在台中住一晚,想將在菲律賓開會的重點內容與牙醫界好友一起分享。
  那一天,大家聽到了許多國外牙醫發展的新聞,或許是周汝川也遺傳了父母親的教育細胞,他當場就在宴會中提議──「創辦一所牙醫專校」,當場獲得參與人士的支持,還將校名定為「中山牙醫專科學校」。
  提到創校,就一定要介紹周汝川博士的太太-張不女士,她畢業於日本女子齒科專門學校,因父母早逝,所以由員林鎮長介紹認識,經媒妁之言結婚。婚後,原由夫妻共同在診所行醫,在周博士積極籌備中山牙專期間,診所工作便由太太一手撐起。
  想創校,必須先尋找有份量的人擔任籌備會主委,牙醫前輩吳鎮位是不二人選,他有錢、有土地、輩分又高,所有當周汝川提出創校的構想後,吳鎮位也舉雙手贊成並願意出任籌備會主委,大家便開始擬草案、計畫等,還獲得台中各界的支持與回應。


 
【籌備設校、捐地捐錢捐勞力不遺餘力】 
  隔年,召開第一次「發起人大會」,並公推周汝川擔任創辦人,負責籌備學校相關事宜。不料,正當他們如火如荼的籌備學校時,教育部卻傳來中山牙醫專科學校未來必須參加「大專聯招」,原本承諾要捐錢、捐土地的人紛紛打了退堂鼓。
  周汝川博士並不想放棄籌備已久的創校夢想,但卻也為了建校土地與資金而頭痛不已;於是,他就去找大弟周汝南商量,希望弟弟能將母親分給他們的土地捐出 建校(現今的中山醫大大慶院區)。為了能將這塊原登記為農地的土地變更地目而能作為學校用途,他在台中市政府與台灣省政府間,往來了十幾趟,才將地目變更完成。1957年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審議通過「中山牙醫專科學校籌設案」。
  因欠缺建校基金,周汝川博士四處奔走籌募款項,一路走來聽了數不清的冷嘲熱諷。實在找不到朋友贊助,只好賣掉他投資木材公司的股份,用這五十四萬的紅利興建五間平房教室(當時這筆錢可買下二甲多的土地)。畢業於日本慶應大學小兒科的周貽壽醫師見狀,認捐了十六萬讓他們多蓋了一間教室,這間教室至今還保留著,成為中山醫大如今的教務處,希望每一位師生不忘本,想起當初創校的艱辛而更加用心學習。直到1960年,整整花了六年的時間,中山牙醫專科學校才得以對外招生,當時與中山醫專同時創設的台大牙醫系,早就招生多屆了。
 


【招生不易、資源短缺】 
  招生第一年,教育部核准中山牙醫專科學校招收四年制牙科新生、兩班各五十名學生,學校也參加了四十九學年度大專院校聯合招生考試,一共錄取112名學 生,但很多錄取學生前來註冊時,只看到學校在一片稻田間,認為學校地處偏僻,拿了註冊費掉頭就走,最後只有88位學生前來註冊。
  這批學生絕大多數的都為了準備重考,所以上課時人手一本高中課本,心不在中山牙專。好笑的是,有學生連續重考四年,還是考不上其他學校,只好被迫繼續在中山牙專讀下去。
  當時中山牙專師資不強,大都聘請日籍老師,還得透過翻譯上課,師資不足時,除了請軍醫幫忙,周汝川博士還要親自下去教書。雖然他抓學生作弊很嚴格,但抓到學生作弊時,一定要求學生重考,不讓他們有任何退學的藉口。中山牙專創校之初的招生實在很困難,每年都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後來逼不得已,只要分數不 離譜,學校就讓學生來報到。
  第一年中山牙專的尾牙,連同工友在內僅僅只有十個人,雖然周汝川博士自己是學校董事長,但卻連註冊通知單的郵票還得自己黏貼、自己拿去寄,儘管如此,他仍然覺得辦學校是一件有意義、又能回饋社會的事業。
  沒多久,學校就接獲教育部通知,校長需具備教授資格;當時,具有教授資格的牙醫師很難找,於是就找了已退休的台大牙醫系徐傍興教授(美和護專創辦人),擔任中山牙專首任校長。也將國父誕辰紀念日定為校慶日,當初定「中山」為校名時,就是為了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中醫醫人、上醫醫國」的偉大情操。
  1962年,董事長認為醫學教育愈來愈繁雜,中山牙專有延長教學年限的需求,且不應只偏重牙醫學科,所以向教育部爭取改制為「中山醫學院」,同時增設 醫科、延長修業年限為七年。但卻因其他專科學校的抗議,最後僅同意中山增設醫科一班,並更名為「私立中山醫學專科學校」。

 
【中山附設醫院的緣起】 
  雖然周汝川博士積極投入中山牙專的工作,但他與太太的牙醫診所照樣開業,生意很好,每天可以看一百多人,每個月淨賺五萬元,他們就用這筆錢支付學校員工的薪水與開銷。當時,台中市一棟三樓透天厝只要三萬元,他卻把賺到的錢,全都投入學校興建校舍,有人說他笨,但他卻甘之如飴。
  由於學生畢業前必需要實習,卻又苦無適合的醫院,於是周汝川博士率先為牙科學生成立牙科診所。1963年,為讓醫學院學生有場所可以實習,決定在台中中港路成立中山附設醫院中港院區,興建七層樓的附設醫院,並拿診所收入繼續填補醫院的支出。1966年,附設醫院正式開幕,醫院命名為「孫中山先生紀念醫院」,還請到孫中山先生的孫子孫科剪綵,更具歷史意義。



 
 
【辦校維艱、無預警被勒令停止招生】 
  創校前幾年,有一次教育部長來視察,看到學校只有五間平房,頻頻搖頭說:「中山的校舍不標準,招生可能有困難」,當場他也請教育部長幫忙,乾脆取消中 山辦校的申請。後來,中山牙專雖然繼續辦校,但為了讓選讀牙科的學生更有尊嚴,他曾在學校題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學校有公私,科系無高低,只要肯用功,成功在手中」,時時刻刻勉勵牙科學生。他也時常告訴朋友,牙齒的好壞,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同時也影響人的一生,所以看到如今牙醫越 來越受肯定,他真的很高興,時代真的變了。
  1972年,中山醫專經過慘澹的經營,由於招生人數太少、經費不足、人才網羅不易、學制上更是一團混亂;當時正值中山附設醫院拓建工程完工啟用之際,病床增加到100床,開啟了醫院新紀元,正當校務、院務漸入佳境時,教育部卻無預警、無理由的勒令中山醫科停止招生,對他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情急下,他立刻北上教育部了解狀況並陳情抗議,當時還是戒嚴時期,很多朋友都勸他不要再抗爭,暫時遠離台灣,擔心他被栽贓;眼看陳情無門,無奈下他被 迫舉家搬到日本行醫,雖然他人不在台灣,但對中山醫專的一舉一動,還是很關心,每年回台三、四趟。


 
【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將冷門科系變成熱門科系】 
  直到1974年教育部才讓中山醫科恢復招生,他也在日本行醫三年後重返台灣。1977年,中山醫專獲准升格為「中山醫學院」,歷經15年的努力,中山 終於成功改制,更名為「私立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也改名為「私立中山醫學院附設孫中山紀念醫院」,他也當選中山醫學院第一屆董事長。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附醫在1976年底時,免費收容照顧來自高雄的忠仁、忠義這對坐骨連體男嬰,後來兩兄弟到台大進行分割手術時,周汝川博士還特別指 派照顧兄弟多年的兩位醫師到台大支援,並在分割完成後,繼續免費照顧兩兄弟長達2年之久,獲得社會極大回響,也讓中山附設醫院名氣大開。
  周汝川博士也做別人不想做的事,當時台中想成立殘障醫院,醫院建好後才發現沒有聯外道路,所以醫院就一直被閒置中。當時教育部參考國外辦學趨勢,認為未來復建科很重要,但因為它很冷門,招生不易,沒有學校願意設立,教育部便來詢問周汝川的意見。他心想:我一定要把這冷門的科目辦成熱門科目,便在中山成 立復健醫學科。為避免復健醫學科的學生畢業後會面臨實習問題,他便把殘障醫院承辦下來,1989年正式啟用,成為中山醫院太原院區。
  中山附醫的足跡不只在台中,甚至遠到澎湖外島,澎湖地處偏遠、資源不足,周汝川更指派自己的兒子實地勘查,將澎湖惠民醫院承接下來,憑著濟世救人的精 神帶領醫師進駐澎湖。許多人以為中山擁有這麼多院區,一定賺了很多錢,但醫院的經營真的不容易,礙於健保制度的缺失,有時醫院也是入不敷出。但周汝川說, 醫生不能只想著賺錢,要將這個職業當成一個使命,「德」與「得」不只同音,更意謂著做了「功德」就能「獲得」。所以他還在中山醫大特別成立「醫學人文暨社 會學院」,目的就是希望中山的學生重視醫學倫理,不只要「醫人」,同時也要「醫心」。


 
【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當初一家人捐出的建校土地,如今的市值比以往增加了數十倍,但對周汝川來說,「虎死留皮、人死留名」,他不在乎土地資產爆增多少,他只希望能為社會公 益多做一些有貢獻的事。他原想將中山醫大中港分院申請為醫學中心,但卻因空間太小而無法如願,後來轉而購買大慶院區申請為醫學中心。為了興建大慶院區,他 們貸款了38億,引進了許多先進的醫療設備,如正子掃瞄儀、加馬刀等,尤其中山醫院是牙科起家的,口腔醫療設備更是領先全台,中山醫院一躍成為醫學中心, 提升了醫療品質。對他來說,辦醫院是為了救人,所以他總是把病患的利益擺在最前面,只要對病患有利的設備,即使無利可圖,還是率先引進台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是樹人的事業,只要學校辦得好,國家就能興旺百年,所以他總是對兒子說,學校是公家的,如果有能力,就好好經營學校,如果能力不好,就交由專業人士經營。
  周汝川博士有三個兒子,都是中山醫學院畢業的校友,後來也到日本攻讀醫科或齒科博士,目前三位分別在中山醫大貢獻自己所學,他們一家三代共十一個博士。他常常告誡他的子孫及學生們,醫生除了要會醫病,還要會醫心,更要重視醫學倫理。
 


【永恆的教育先知、自在的健康達人】 
  雖然他的年事已高,但每學期仍會安排和學生的聚會,鼓勵他們面對全球化的時代,一定要有國際觀,所以英文一定要學好,他也要求學生的身體一定要強壯, 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除了要有學問,也要懂得做人,不要貪財,期盼中山醫大能培育出更多具有醫術和醫德的醫師。
  他認為,無論事業如何成功,都比不上身體健康來得重要。2006年年底,他曾受困自家電梯長達十八小時,幸好,只是虛驚一場,身體並無大礙,這次的事件讓他更加覺得,運動對一個人的幫助真的很大。
  很多人好奇他的長壽養生秘訣,其實,就是要勤於運動。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墊著腳尖原地跳躍100下、做做外丹功,一天也要走個五、六千步,每天仍然準時到學校上班,在醫院幫老病患看牙,實踐要活就要動的觀念。
  現年九十三歲的周汝川,每日依舊神采奕奕穿梭在校園間,他就像一位園丁,照顧著他親手栽下的一草一木;像一位志工,關懷著努力向學的莘莘學子們,他是一為永恆的智者,繼續陪伴中山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