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观服务> 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2014 第17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肯尼亚贫童救星─詹姆士、钱韵中伉俪
肯尼亚贫童救星─詹姆士(James Kariuki)、钱韵中(Melody Yun-Chung Chien)伉俪
【追随郑和爱穿非洲】

贫民区的孩子他们一天吃一餐,我一直在强调这个,如果因为那天父母有找到临时工作出去,他们就把孩子置放街头,
他们没有能力上学,成为一群乞讨的街童,总是挨饿,苦等到晚上父母收工回家,才勉强有顿晚餐糊口;如果没晚餐,他们不得不挨饿到第二天。
 
所以,我即刻采取行动——用爱教出贫民窟的奇迹,用教育改变现状,永续陪伴他们活出希望。
——钱韵中、詹姆士

爱穿非洲‧百年树人
  24年前,31岁的年轻女宣教士钱韵中不顾家人反对,在基督教信仰的支持下,从南台湾屏东独自一人远赴东非奉献宣教,不但在乌干达认识她夫婿——来自肯尼亚的牧师詹姆士(James Kariuki)。更在肯尼亚宣教时,建立恩慈儿童学校(Compassion and Merc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COMIDO),为内罗毕贫民窟里三餐不济、无所事事的孩子们办学,让教育为这群孩子与家长带来希望。从最初的36位幼儿园小朋友,到现在横跨到国中部、高中的5百多位学童;从闷热不堪的铁皮屋教室,到现在已有图书馆、水塔与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学校,都是詹姆士、钱韵中夫妻两人花费积蓄,再透过募款,一点一滴汇聚各方善心,化小钱成大爱,让恩慈学校成为贫民窟孩子能够上学读书,每天饱餐一顿,甚至是改变自己未来人生的堡垒。
 
用教育的爱跨越种族藩篱
  由是,詹姆士、钱韵中夫妻以信仰、教育,以及对所有儿童的爱,致力于兴学办校,四处筹募资金与物资,正以教育帮助贫民窟的儿童脱贫为核心目的。更以化种族藩篱为手足之爱,为非洲种族问题开创和平解决契机,追随郑和、爱穿非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爱火不熄、直到地极,不愧为「贫童救星」,从全球2341位热爱生命奖章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周大观文教基金会「2015年第18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让爱穿越海洋‧追随郑和的足迹
  肯尼亚,距离台湾十分遥远的非洲国度,也是传说中郑和下西洋的终点站。当大部分台湾人对她的印象还是在原野、野生动物,除了观光资源丰富外,整体开发还是很落后的地区。来自台湾屏东的女宣教士钱韵中,早已在这个遥远又陌生的国家,默默耕耘帮助当地的孩子及家庭已经23年了。
  钱韵中因为基督教信仰,让她舍弃淡江大学教育数据与图书馆学系第一名毕业头衔、以及三所高中图书馆的礼聘,也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只身漂洋过海——到遥远的非洲传乌干达宣教,并结识来自肯尼亚的丈夫詹姆士牧师。婚后,两人回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教会服务,在单纯的贫民窟宣教机缘中,詹姆士、钱韵中贤伉俪看到了贫民窟孩子们的需求,这些没有办法上学的孩子,白天在村落中游荡,无所事事且三餐不济,一直到傍晚他们父母亲工作回来时,才一起回家。而且这些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贫民窟居民,都以一天折合台币不到一百元的临时工资维生,同时还要养活一家五、六口人。绝大多数来自贫民区的孩子们,其父母根本无法负担学费,以致多数十多岁的孩童仍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无法书写。
 
人人教育‧个个希望
  钱韵中、詹姆士伉俪认为这些孩子在挨饿、无助的环境中成长,既无法接受教育,将来也没有知识基础——来培养一技之长,脱离贫民窟,根本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他们决心要改善这种恶性循环,及时兴学办校、从教育着手,是他们认为改善这些孩子生活最好的方式。一九九八年,詹姆士、钱韵中夫妻俩拿出自己的生活费,与20多位家长一起胼手胝足,为30多位孩子盖第一间铁皮屋教室,成立了恩慈儿童学校。从幼儿园办起,每年增加一个年级,如今已有5百多名学童在十多间铁皮隔间的教室中学习,直到接受完八年级国民基本教育,也有30多人考上很好的高中,准备更上层楼就读大学。
  恩慈学校提供贫民窟的孩子免费吃饭和读书,只希望这些小小年纪的孩子不要流落街头,更能培养改变自己未来的能力。但多数家长处于失业或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此校方必须负担绝大部分的学费。为了让家长也能够尽量有参与感,愿意看重教育,为孩子去努力工作,因此学校让家长每月需象征性地付400先令(相当于美金3元),让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走过艰困草创‧汇聚各方爱心
  钱韵中回忆起当初铁皮屋搭的临时教室、环境不佳,尤其肯尼亚的气候只有雨季干季二分,热时铁皮屋里热到不行,雨天雨滴打在屋顶上吵得没办法上课,学生根本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内容。而且学校经费有限,只能让每三个孩子用一本教科书,不像其他学校的孩子,可以每人一本教科书。虽然恩慈学校的教学环境与资源十分简陋,但几年前,学校开办晚自习,让孩子白天上完课后,回家梳洗和用餐,想读书的孩子可以回到学校自习念书(自晚上6点至8点)。然而,煤油灯却是学校里唯一的照明设备,在昏黄的灯光下,孩子仍努力学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教育机会,让钱韵中、詹姆士伉俪俩十分感动。
  为了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詹姆士、钱韵中伉俪海内外四处奔走,透过教会的力量与民间的善心,筹募资金与物资。有的团体捐助粮食,帮助学童有营养午餐;有的团体则捐献书籍、协助兴建图书馆,让学童有更丰富的知识可获得。而四方善款涓涓进入,让他们可以逐步改善教育环境,兴建水塔等基础设施。詹姆士、钱韵中伉俪每年至少接洽一次的跨国医疗义诊团,帮助这些看不起医师的孩子,可以稍解健康问题。虽然四方善心与物资不时涌入,让他们十分感恩,但钱韵中、詹姆士伉俪俩认为如果要解决当地孩子——教育资源缺乏和营养不足的问题,恐怕还需要各界更长期与更多的关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见证教育的力量
  恩慈儿童学校,光是前四届毕业生的优异表现,就可以见证「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可以见证贫民窟的孩子一样无限可能,第一届毕业生中有6位考上省立高中、第二届增加至10位,第三届有10位、第四届仍有8位。这些毕业的孩子,上了高中还是很努力,其中有位孩子,他在高中表现极优异,拿到奖学金,可以选择在肯尼亚当地就读大学,也可以去德国就读大学。除了这孩子一家人非常兴奋外,也让贫民窟中的家长,看见让孩子受教育,进而读出希望改变家庭现况,激励大家确信没有无法翻越的高墙,更愿意让孩子来到学校接受教育。
  由于每四年一次的肯尼亚总统选举,都会造成各族裔之间的冲突及紧张,加上东非政局多变、天灾频传,他们发现学童的家庭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复杂、族裔更加多元,如来自东非索马里难民的孩子人数,正逐年增加中,特别是原本信奉回教的家庭,女孩是无法上学,但在恩慈儿童学校,她们却有了上学得机会。
 
懂得感恩
  虽然恩慈儿童学校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种族,但孩子自小在学校,与来自不同种族的孩子成为同学,每天来学校,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一起写作业,长时间自然的相处中,孩子间相处没有所谓的「族裔冲突」;小区中也因为恩慈儿童学校的存在,使孩子的父母亲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期待。因着孩子行为、言语的改正,让小区中哭骂声少了,笑声多了,而孩子的妈妈们!有的甚至成为学校重要的志工,如帮忙煮饭等。
  恩慈儿童学校办学的理念,不只是让孩子可以有知识上的吸收,更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还鼓励家长自己出些微薄的教育费,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是自己的爸妈辛苦地工作,让他们可以有受教育的机会。
  钱韵中牧师说,若真是出不起的,只要家长同意孩子来上学,学校也依然愿意免费收学生。
 
用爱教出贫民窟的奇迹
  23年的肯尼亚岁月,钱韵中、詹姆士伉俪在每一次的艰难背后,总看见另一盏奇迹亮起,也从这些奇迹当中获得坚持下的勇气。钱韵中坦言,她不曾想象过自己会与非洲结缘如此地深,也从肯尼亚清贫与习惯迥异的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地成长。
  钱韵中说,有一回学校带小朋友出去户外教学,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人一杯牛奶,这让这些小朋友兴奋不已,因为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自己喝完一杯牛奶,对多数台湾孩子拥有的,肯尼亚孩子都没有,所以肯尼亚贫民窟的孩子,对每一次的经验与机会,都显得特别珍惜。办学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每看到贫民窟的环境,钱韵中、詹姆士伉俪真心希望可以给孩子更多,让他们过得比现在更好。
  虽然钱韵中、詹姆士伉俪已用微薄的收入,维持学校5百多名学童的教育,但他们依然认为所能付出的,相对之下真是有限。

诚邀全球各界义助「教育的钓杆」
  关于恩慈学校的未来计划,钱韵中说,看到这些孩子珍惜读书的机会,认真求学,她希望学校能够更健全发展、自立自强,虽然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许多时间与更多人的支持,但她绝不放弃。目前在内罗毕有一间天主教学校,同时也是当地最好的学校,她期盼恩慈学校未能也能像这间学校一样,让穷人、富人的孩子都能进来一起读书,也让这些孩子有机会继续升学。
  他们也看到和平的种子、教育的奇迹,已在恩慈儿童学校中开始萌芽发展,并在这个贫民窟中散播。大家相信肯尼亚和平的日子,在如此「爱的教育」的奇迹下是指日可待的。
  即使全球经济景气还未回稳,面对每年就学儿童倍数的成长,但他们依然坚持培育和平、希望种子、终结贫穷的步伐,是不可怠慢的。他们希望大家一起在荒年撒下希望的种子,小小的零钱对这些孩子都是珍贵。
  帮助他们可以有更好的教育环境——钱韵中、詹姆士伉俪诚邀全球各界伸出援手,大家一起来认养肯尼亚贫民窟的孩子,大家一起惠赐更多教育机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信在大家用爱、义助教育下——肯尼亚族裔冲突很快消失,肯尼亚贫民窟教育希望的奇迹很快实现。